时间:2024/5/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 http://nb.ifeng.com/a/20190315/7280004_0.shtml

(文章作者:李向华)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和习俗,人们一般只知道节日期间赛龙舟、包粽子、纪念“屈原”等,其实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还有其他“说法”及传说。

纪念屈原说。这种说法最为流传,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后遭馋去职,被流放到沅、湘流域,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于五月五日,在写下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亡。

纪念伍子胥说。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听信谗言并赐宝剑要子胥自刎而亡,并令将他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纪念曹娥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曹娥在五月五日投江寻父,五日后抱出父尸。

夏至说。一些学者认为端午节源于夏至,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乐活动。

国画《夏日》(李向华作)

除此之外还有源于蓄兰沐浴说、“纪念介子推说”、龙的节日说、恶日禁忌说、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说等,就不一一展开细说了。

我倾向于“纪念屈原说”,这个说法流传最广,屈原的故事和他的诗歌也深入民心。写此文的同时,我创作了一幅《屈原》画作,并题上屈原脍炙人口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国画、李向华作)

我比较喜欢观看“扒龙船”(划龙舟),龙舟训练时,水乡村民偶尔会邀请我上龙船扒几下,对龙舟及其“神秘”之处我也有一些认识和观察。

端午期间“扒龙船”“赛龙舟”历史悠久,是水乡民间每年必不可少的盛大民俗活动。鹤山古劳水乡一带龙舟活动早已存在“起龙、祭龙、游龙、藏龙”的规矩,故有“初一起,初二忌,初三初四扒出屎,初五初六扛过基,初七初八藏水底”的民谣。

这里的“起”就是指“起龙”(起龙船),传统龙舟“起龙”是第一个重要步骤,鲜为人知的“起龙”方法和全过程是这样的:每年端午节前大约一个月,村民都会挑选一个良辰吉日举行“起龙”仪式,现场摆设烧猪等拜祭品,点蜡烛香,烧炮竹,村民在岸边一旁围观,并鸣锣助威,让传统龙舟“起龙”。把上一年沉到河涌或鱼塘的龙舟从水里打捞起来,再众人合力抬上岸,然后清洗干净,再涂上桐油,安装上龙头、龙尾、鼓架、锣架、旗帜等,就可以正式“下水”用作训练和龙舟比赛了。

起龙的过程和步骤,很讲究方法和技巧。主要方法有三种:一种叫完全人力法。有的龙舟藏在水较浅的地方,村里召集一大帮壮汉,众人在探寻水下的龙舟,把龙舟拴在两排木桩之间的水下,全靠人力把龙舟从水里直接抬出水面。这种方法好像很笨拙,可是人多力量大,很有“仪式感”,几十人一起高喊着“一、二、三”,那种气势、那种场面十分壮观和喜庆。另一种叫起重葫芦法。在固定龙舟的木桩上架上横梁,在横梁上挂上起重葫芦,拴好水下的龙舟,两、三个起重葫芦同时起吊,把龙舟慢慢拉出水面,这种方法比较节省人力。第三种叫四艇绞车法。用四只小艇,每两只一组,在小艇之间架上圆形铁柱,做成两架绞车,在龙舟两头慢慢把龙舟绞起来。这种方法需要的人力少,十个八个人就够了,效率高,前后十来分钟就可以把一只龙舟“起龙”了,还很有观赏性,你不得不佩服村民的智慧和技术。在水较深的地方一般使用这种方法。

以前的传统龙舟,在规格、款式等方面没有统一标准,都是因村而异。每只龙舟大致都在33至43个卡位,长度30至37米,宽1.1至1.15米,可乘“扒丁”(运动员)60至80人,重量约至多斤,龙舟所用木材多为坤甸。后来规格标准逐步趋于统一,如鹤山地区在年后统一为23卡,坐“扒丁”42人(含锣鼓手),长度23至25米,宽0.92至1.1米,当地俗称“中龙”。中国龙舟协会审定的《龙舟竞赛规则(送审稿)》标准是,龙舟总长18.40米,舟宽1.10米。

龙舟是水乡和有龙舟的地方的神圣之物。人们一般只是观看到龙舟比赛时的外型,那么,龙舟的结构和细部是怎样的?它还有什么“机关”呢?这恐怕就很少人知道了。

龙头和龙尾。每年的端午赛划龙舟后会卸下来,藏到祠堂里保存,待来年端午前龙舟主体从水里“起龙”后再装上。

传统龙舟一般由各村或姓氏拥有,不同的村或姓氏的龙舟,其龙头和龙尾的造型、色彩、做工等都各有特色。

龙舟主体前部的一块木板上,刻着龙舟所属村子、建造时间等信息,板上有一个圆孔是用来插彩旗的。

在船的中后部处座位中间,有着一个可放入五个“木榫”的机关,据说叫“尖”,比较长的龙舟有两个这样的“尖”。它的作用是链接龙舟中间的“龙筋”,调节和控制龙舟头尾上翘的幅度,并且使整条龙舟可以保持一定的弹性。

龙筋是在船中间连贯全船的几条长长的木板,用粗铜线或尼龙线捆扎,而不是用榫卯或钉子固定,这是为了让整条龙舟可以保持一定弹性,利于龙舟在水上滑行。

还有鼓架和龙舟鼓。龙舟鼓比舞狮子用的鼓高一点,直径小一点。

锣鼓架及锣鼓。鼓手负责指挥划龙舟,划手听着鼓声的大小和节奏来划龙舟。

一只龙舟,沉甸了两千多年的文化,如今,永不服输的龙舟精神,正激励着我们建设美好家园,从胜利走向胜利。

(庚子端午节)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iluozx.com/mlsxw/1239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