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4/17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今天是端午节,首先祝愿大家夏至吉祥,端午安康!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是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节是一个集星象文化、祭祀先人、人文哲学杂糅的节日,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非常丰富。其中,赛龙舟和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端午节纪念的人除了屈原,还有谁?

在很多人的眼里,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楚国的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严谨,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只不过“屈原投江说”是最为流行的一种。另外,还有很多关于端午节由来的传说,今天我们就讲讲关于端午节3个流传最广的故事。我们在阖家团圆吃粽子的时候,可别忘了他们奥!

01楚国大夫屈原含恨投汨罗

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在流放中,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02忠良伍子胥自刎

说到伍子胥,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提到西施,我们应该就不陌生了。西施是吴王夫差的宠妃,伍子胥则是夫差不可多得的良将,他们都是吴王身边的红人。

伍子胥是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投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吴王夫差答应了。但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但夫差不听。后来,伍子胥被谗言诬陷,吴王赐死了伍子胥。他死后,尸体被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

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03孝女曹娥为父投江

百善孝为先,世间至善莫过于至孝。

孝女曹娥,是东汉上虞人,与父亲相依为命,非常的孝顺。一天,父亲溺于水中,数日没见到尸体。年仅十四岁的曹娥昼夜沿着江号哭,过了17天之后,曹娥知道父亲真的去世了,便在五月五日这一天投江而死,追随父亲而去。五天后,她的尸体抱着父亲的尸体浮出了水面。

后人为了纪念孝女曹娥,便将舜江改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钟馗?

除了祭祀,端午节还有“祛病防疫”的风尚

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分别是: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而端午节的起源就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上面我们介绍的是关于祖先信仰的故事,下面我们再来说说天地信仰。

在古代,由于科学技术尚不发达,很多自然现象的原理不能被人们正确的认识,所以为了解释这些现象,人们常常认为这是上苍的“福祉”或者“祸夕”。比如日食、月食、地震、瘟疫等。

民间甚至有“恶日禁忌”的说法,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长大就会“男害父、女害母”,形成了颇有特色的“避五毒”、“躲端午”的习俗。

钟馗,是中国道教中能打鬼驱邪的神,从古至今流传了很多“钟馗捉鬼”的典故传说,古书记载他系唐初长安终南人,生得一副“铁面虬鬓”的相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民间有了“端午挂钟馗”的习惯,尤其是在江淮地区,每逢端午,家家都悬挂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斩五毒。

钟馗是中国传统道教诸神中唯一的万应之神,要福得福,要财得财,有求必应。春节时钟馗是门神,端午节时钟馗则是斩五毒的天师,为阴曹地府的冥神,其主要职责是专司伏鬼、护佑各路百姓家宅平安。

最后给大家一个小提醒:近年来,每逢重大节日,“祝你##快乐”几乎成为了很多人节日祝福的万能模板,但其实有些节日是不能“祝快乐”的。端午节是关于祭祀的节日,所以在这一天,我们在表达祝福时,只能说“端午安康”,而不能祝“端午快乐”。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iluozx.com/mlsxw/123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