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7/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家医院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957719611034263&wfr=spider&for=pc

何谓“端”“午”?

甲骨文中有一个字形,上面像草木的茎叶,下面像草木的根须,旁边还有一些小点,表示生长的“动态”;这个字形写作“耑(有‘zhuān’和‘duān’两个读音)”,像“草木初生”的样子,引申表示“开始、发端”,也就是“端”字的初文。考古发现了秦代的“端”字,“立”是一个“正面站着的人形”,而“端”就表示“直立、中正”。

关于甲骨文“午”字的象形,有多种说法。比如,郭沫若说像“绳索”形;叶玉森说像“鞭子”形;徐中舒、明义士说像“绞丝”形,表示“交错、纠缠”……于省吾说,“午”像“舂米的杵”的形状,无论是“绞丝”还是“杵”,都有“交合、忤逆”的意思。《说文解字》说,“午”就是“互相抵触、交接”,如上半天和下半天交会的时间,就叫作“中午”“正午”。

“端午”谓何?

在“端午”一词中,“端”表示“开始、发端”,“午”表示一年中的“午月”。农历每年的正月是“寅月”,五月就是“午月”;所以,“端午”就是“五月的开端”,特指为“五月五日”这一天。“夏至”往往也出现在“端午”前后,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日子。西晋《风土记》说:“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中国古代哲学讲“阴阳”,夏至之后白天变短,“阳气”盛极转衰,“阴气”开始滋长,所以这时也是阴阳交接转换的时候,符合“午”字“交错”的字义。

不过,根据闻一多《端午考》,“端午”最初写作“端五”,作为一个节日,其实来自吴、越地区对“龙”的崇拜。在相关的神话中,龙分据在五方,有五种颜色,与后来端午节的五色丝、驱五毒等习俗相吻合,也与“五月五日”的日子相契合。

汉代画像砖上的龙图腾

为了纪念谁?

广为流传的说法是,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楚国的诗人屈原,三闾大夫屈原以正直仁慈而广受爱戴,传说他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而死。人们纷纷出船打捞他的遗体,形成后来“龙舟竞渡”的活动;又因为担心诗人亡灵挨饿,或遗体被鱼蚕食,就用草叶包裹糯米投到江中,就是后来的粽子。

不过,也有另一些不同的说法。北方人说,是为了纪念“割股奉君”的介子推;南方人说,是为了纪念“悬目国门”的伍子胥;还有人说,是为了纪念“投江寻父”的孝女曹娥……

根据闻一多《端午考》《端午的历史教育》所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来看,无论是“龙舟竞渡”,还是“吃粽子”,更有可能来源于古代南方的“龙”图腾祭,远比屈原等人的时代更早。所以,端午节的设立也许根本不是为了纪念谁。

当然,这毫不妨碍我们在端午节这天纪念屈原。

元代王振鹏《龙舟竞渡图》(局部)

破天荒的“诗人节”

年端午节,公历5月30日,抗日硝烟中,许多文人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主持下,在战时“陪都”重庆举办了“第一届诗人节”。端午节如何成了诗人节?当日《新华日报》刊登的由老舍、郭沫若共同草拟的《诗人节缘起》一文给出了交代:

“他(屈原)殉国的日子端午,两千数百年来,一直是民族的纪念日。我们爱好诗歌的人们现在决定,把这个民族的纪念日作为中国的诗人节……”

“目前是体验屈原精神最适切的时代。中华民族在抗战的炮火里忍受着苦难,东亚大陆在敌人的铁蹄下留下了伤痕,千百万战士以热血温暖了国土,山林河水为中华民族唱起了独立自主的战歌,在古老的土地上中华儿女迎接着新生的岁月。”

所以,端午还是一个诗人的节日,一个爱国的节日。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

艾草、菖蒲和雄黄酒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这首古风十足的《端午即事》诗,出自另一位爱国诗人文天祥之手,而联想到两位诗人的身世,也令人不胜嘘唏。

民间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五月初五并不是什么好日子,而是一个“恶月恶日”,是“五毒为害”的日子。所以,端午节不但有熏蚊虫、驱百毒的艾草,还有辟邪的菖蒲,以及驱虫解毒的雄黄酒。而且,雄黄酒要一边喝,一边蘸着在孩子的额头上写一个“王”字。而在有的地方,这一天又叫“女儿节”或“躲午节”,出嫁的女儿要带着孩子躲回娘家,躲避毒虫和灾祸。还有的地方,把这天叫作“浴兰节”,用各种草药煮汤浴身,去除百病。

正所谓,艾旗招百福,蒲剑斩千邪……

清代画家徐扬《悬艾人》

粽子、五色丝和咸鸭蛋

如同北咸南甜的豆腐脑、南咸北甜的月饼一样,粽子也有南北、甜咸之分。在南方,粽子里面可以加鲜肉,咸蛋黄,或者像郭德纲说的那样,尝试一下“毛血旺馅粽子”也无不可;而在北方,人们则倾向于认为粽子里面只能包糯米和蜜枣。除了内馅的差别,粽子的形态也大相径庭。比如,山东潍坊一带的粽子,就别具一格。它是用柞树叶包的,每个分成两半,一半叫“一盖”,吃起来有股独特的柞叶清香。

“拴五色丝”,也是端午节一道应景的习惯。在这一天,父母长辈会用五种彩线搓成细绳,拴在孩子的手腕和脚踝上,并且再三叮嘱,千万不要随便摘掉。要等到节日后下了第一场大雨,把它剪下来,丢进河水里。那样的话,五色丝就能变成小龙或是花蛇游走,保佑你一年到头无病无灾,平平安安。

而关于端午节的咸鸭蛋,则因为有汪曾祺的《端午节的鸭蛋》,我们就毋庸置喙了。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汪氏自豪地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高邮人嘛,说这话是有底气的。

山东潍坊一带的粽子,两两成对,个大管饱

时疫与佳节

春节,我们在家躲避新冠病毒;清明,我们在家躲避新冠病毒;如今端午了,我们还需在家躲避新冠病毒。还真应了前面说的那个端午的来历:“躲午节”。

事实上,在目前的疫情形势下,我们老老实实地躲在家里,就是最理性的抗疫举措。更况且,就算躲在家里,也丝毫不会影响到我们节日活动,我们依然可以吃到中意的可甜可咸的粽子,带着祝福和期盼的心情,给孩子们拴上漂亮的五色丝,祈祷疫情快点儿过去,盼望“神兽”们可以早点儿出笼,重返校园。而这一点,其实与“端午节”祈愿健康的传统节日主题是不谋而合的。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想,在过去那些医学并不发达的岁月中,人们在面对瘟疫的时候,一定曾经历过比我们眼下更艰难、更无奈的时刻。他们都一一挺了过来,而也许这就是祖先们创立这个节日的最终用意:不论如何,为生活保留一份希望和热爱——

就像每个粽子里面,都有一颗甜枣,或一块肉脯,一枚蛋黄。

每个粽子里,都有一颗名叫希望的甜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iluozx.com/mlsxw/1063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