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著名的诗句,也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他用他的行动书写了一篇忠贞爱国的千古绝唱。 屈原雕像努力求索、身殉理想 屈原姓屈名平,战国末期楚国人,与楚王同姓,是楚国的贵族。他从小天资聪颖,学习刻苦,尤其善于诗赋,并且有远大的志向,希望能够辅佐楚王统一全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后来屈原果然得到楚怀王的重用,因为他见多识广,懂得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并且能言普辩,楚怀王非常信任他,常和他讨论朝政商量国家大事。屈原生活的时代已经是战国末期,中国实现统一的前夕。 当时各诸侯国实力最强的要数楚国和秦国,两个大国都有统一中原的野心。屈原的计划是对内进行变法改革,对外主张联齐抗秦。由于屈原的外交方略得当,当时齐楚两国已经统一战线,一致对秦了。但是楚国统治阶级内部却出现了权力分化,楚国的上官大夫靳尚是个卑鄙的小人,他非常嫉妒屈原的才能,就到怀王面前进献谗言,说屈原邀功自得,不可一世。怀王听信了谗言,开始疏远屈原。 楚怀王刚腹自用,听信谗言,不信屈原的劝告,结果得罪了齐国。在秦国来犯时得不到齐国的帮助,最终在秦楚战争中吃了大亏,楚国国力大大受损。不久,楚怀王又受奸人挑拨,答应去秦国联烟,结果被扣留在秦国,最终竟然死在秦国。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楚王,屈原又被令尹子当陷害,最后被流放到元、湘(今湖南)一带。屈原遭放逐之后,知道楚国在子兰等人的手中正一步步走向灭亡的深渊,他的政治理想也在逐渐破灭。他也想过去别的国家发展,但是还是舍不下楚国的山水和人民,于是决心与之共存亡。 一天,屈原一路吟诗到江边,一个打鱼的渔夫看见蓬头垢面、面容枯的他,不禁问道“你不是三闾大夫吗?怎么会流落到这里呢?”屈原苦笑了一下,说:“整个世界都是都是混浊的,唯独我是干净的;全世界的人都醉了,只有我是清醒的,所以我就被放逐到这里来了。”屈原在沅湘流放期间,创作了大量的传世名作,包括最为著名长诗的《离骚》,诗中抒发了他愤懣的情感,不肯与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国发动了对楚国的大规模进攻,不久郢都沦陷,消息传到湖南,被放逐多年的屈原终于看到希望完全破灭,不想再等下去。于是在一个清晨独自来到泪罗江畔,望着滔滔流逝的江水,不禁喟然长叹,老泪纵横。他在衣服里面放满了沉甸甸的石头,一步一步走向江心,义无反顾地让滚滚的江水带走了他和他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屈原投江的那一天刚好是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在汨罗江中打捞屈原的尸体,但是怎么也捞不到。楚国的人民就包了大量的粽子,撒到江中喂鱼,希望鱼儿吃饱粽子后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五月初五就此成为一个传统的节日,以此纪念忠贞爱国的屈原。 屈原墓魂归何处 屈原投江死后,由于没有打捞到他的遗体。于是人们在他投江的泪罗江畔为他建造了座衣冠家,并修建了屈原祠。 湖南汩罗县现有屈子桐,清朝乾隆年间(年)将其从原址迁到泪罗西北部的玉笥山顶。屈原祠现存有正殿、信芳亭、屈子祠碑等建筑,屈原纪念馆和衣冠冢都在里面。 从玉笥山脚拾级而上,就到了屈原祠,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屈子祠”三个大字。屈原纪念馆里陈列着一些图片和文物,还有刻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的巨大屏雕。屈原的衣冠家在屈原祠的最后面,冢前立有屈原的石刻雕像,屈原的墓冢用护围拦起,周围有几株百年以上的老桂树,每到桂花飘香的季节,屈子祠里就芳香四溢,沁人心牌。 在屈原的故乡湖北秭归县,屈原的故乡人民也为屈原建造了祠堂和衣冠家。屈原的故乡流传着许多与屈原有关的美好传说。首先就是秭归县名称的来历。相传在屈原遭流放后,途中展转回到家乡,他的姐姐听说他回来了,连夜赶回老家去看望弟弟,秭归就是“姊归”,姐姐归来的意思。 屈原故里相传屈原投江死后,故乡的人们都伤心万分,尤其是他的姐姐女嬃和堂妹么姑。堂妹幺姑每天爬到江边的仙女峰上去呼喊哥哥的灵魂归来:“我哥回来呀,我哥回来呀!”昼夜不息地喊了七天,嗓子喊出血来都不肯停止。到了第七天,江面上逆流而上游来了一条大鱼,驮着的正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尸体。么姑从山峰上奋力往下冲,跑着跑着就变成了一只小鸟,那只鸟到现在还不停地叫着:“我哥回呀,我哥回呀!”这种鸟的名字就叫做子规鸟,叫得太厉害时嘴角还会滴血。屈原的姐姐女嬃把神鱼逆流送回来的弟弟的尸体掩埋了,屈原的头部已经被江中的鱼虾咬去了半颗头,女嬃就用黄金给弟弟做了半颗头,用罗裙包土筑坟,共堆了12座坟,防止盗墓人盗去那半颗金头。 屈原故里碑这些都是传说,现在秭归县的屈原祠里并没有12座坟墓,仅有一座屈子衣冠家,另还有山门、屈原青铜像、东西碑廊、屈原纪念馆几部分,这些都是修建葛洲坝水利工程时迁使重建的新址。爬上山门,屈原祠就在眼前了,郭沫若先生手书“屈原祠”三个大字镶嵌在牌楼上。走进牌楼,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近4米高的屈原青铜像,迎风而立,衣袂飘飘,耐的神色仿佛在诉说亡国的愤怒和悲伤,令人然起敬。纪念馆里陈列着秭归县出土的一些文物,还有对屈原生平的图文介绍。 屈原衣冠冢在屈原祠的最后面,占地面积平方米,周围松柏环绕,衣冠家前陈列着青狮白象,冢内由一座巨大的莲花状的石头托着口红木棺材,红木是极为尊贵的人才用的木材,可见家乡人民对屈原的尊敬和爱戴。 屈原虽然葬身江底,相信他的灵魂已经得到安息了。不论是在泪罗还是秭归,或是中华大地的任何一处地方,人们都沿着屈原的足迹在追寻着理想。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iluozx.com/mlsls/111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