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融媒体讯(记者彭晓李亚)“三夏”时节正是晚稻育秧的好时候,6月28日,在汨罗大荆镇金龙新村,种田大户伍雄浩带领村民在秧田里平整田地、放置秧盘,一派忙碌景象。与此同时,他的亩高标准农田里,早稻由绿转黄,沉甸甸的稻穗压得稻秆弯了腰,一阵风吹过,掀起层层稻浪。 早稻丰收在望 今年,伍雄浩流转的农田里全部种了双季稻,还是株两优30、株两优35等优质稻品种,自3月15日时开始插秧,经过三个多月的精耕细作,预计7月7日可迎来首割。 “农业生产即将进入‘双抢’大忙季节,为了确保两季水稻‘无缝衔接’,我们在早稻收割前1个月就开始着手育晚稻秧苗。”伍雄浩介绍,多亩的稻田需要育秧25亩左右,目前已基本完成了育秧工作。 晚稻育秧 晚稻“万事俱备”,早稻丰收在望。闲下来,伍雄浩算了一笔账,今年天气好,早稻长势好,平均亩产应该能达到斤左右,按照平均单价1.3元计算,预计每亩有元的收入,减去人工、机械、农资等成本,再加上每亩元的种粮政策补贴,他最后盈利近30万元。 今年,大荆镇通过一季稻改双季稻面积有余亩,抛荒治理出农田20余亩,相较去年双季稻种植面积增加了亩左右。同时,还通过侧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深翻耕增加土壤深度厚度、粪污还田和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统防统治防治病虫害、田间地头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培训等方式,恢复和发展多季、多种粮食生产。此外,大荆镇还尝试复合种植,省地增产,全面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项目,向土地要效率。 大豆套种玉米 一大早,大荆镇供销合作社负责人游义来到地里查看大豆生长情况,和往年有些不同的是,大豆地里套种了玉米。如今,绿油油的大豆和玉米相间种植,整齐排列,和周围单一种玉米的田地相比,显得十分独特。 “大豆吸肥力少,还能起到固氮的作用,我们按照2排玉米,3排大豆套种,现在地里的玉米棒结实率高,而且大豆也长得更壮。”大荆镇供销合作社负责人游义告诉记者,以往种亩玉米,预计亩产斤,按市场价单价1.1元估计,每亩毛收入可达元,总收入55万元。今年套种大豆,按照现在的长势,大豆亩产约斤,市场单价约3元,亩产可增加元,总收入可增加27万元。 “我们试种成功后,打算明年按照大豆套种玉米的模式,再种植亩。”算了算账后,游义信心满满。 今年以来,汨罗围绕恢复和发展多季粮种植,严格按照《汨罗市年度粮食生产工作方案》18条粮食生产措施要求,紧盯粮食播种面积任务98.1万亩、总产任务41.2万吨的目标,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种双季稻、旱杂粮、秋冬作物等多季粮项目,因地制宜推进“小田”改“大田”、抛荒治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措施,节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开展大豆套种玉米、稻花鱼、稻虾等项目,集约用地,提高土地产出率,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截至目前,汨罗已完成早稻种植面积35.06万亩,大豆套种玉米面积1.4万亩。 一审:刘嘉玉 二审:游岚 三审:张为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iluozx.com/mlsxw/1306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