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水杉大道是最为壮观的农垦景观。本版图片均为屈原管理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年开始汨罗江围垦的纪念笔记本。

屈原管理区的前身“屈原农场”,在湖南农垦史上是一个辉煌的存在。自农场成立以来,全区16.4万亩耕地累积为国家贡献粮食多万吨,今天它仍然是湖南农业的现代化标杆,在全国农业示范区综合水平测评中位居湖南第一名。

相对洞庭湖边的这片土地,湖南的省会长沙显得特别简单,山水洲城的格局延续了两千多年都没什么变化。而洞庭湖边的地理状况,因为河流在下游平原地带流向的诸多可能性,变得异常复杂。

我们今天看到的汨罗江下游并不是历史上的“汨罗江”,屈原管理区内残存的那些河流,其中有一些是曾经的汨罗江故道,有些则是它的支流。屈原农场就诞生在这种对“复杂性”的改造之中。

屈原管理区内有古汨罗江河床

今天的屈原管理区,是年10月开始的汨罗江围垦,炸开与玉笥山相连接的周家垅,将泛指的汨罗江改道从凤凰山、磊石山北入湘水、洞庭,并在湘江岸边建设西大堤,围拢成的一个全新空间——一个广袤的优质粮食产区。

屈原管理区融媒体中心主任宋政军向我们介绍:这个全新空间的西边临近外河(湘江)西大堤。东边则是从今天管理区的入口以上开始,当时的人们拦截了汨罗江,并利用汨罗江的一条支流重新开拓出一条新河。汨罗江的流路由此从东转向北,湘江则由西往北,两江最终在垒石山汇合,携手进入浩瀚的洞庭湖。之前的汨罗江河床则留在了屈原管理区内,河汊成为了沼泽或沟渠的状态。

在原来河汊纵横的历史时期,有三个高地,第一个高地,就是现在屈原管理区的河市镇,那里曾经是老汨罗江的江岸;第二个高地是河伯潭,河伯潭因屈原投江而闻名,这里后来建了一个屈原庙,河伯潭高地一直连贯到了凤凰山和垒石山;再有就是今天的营田镇,屈原管理区的中心城镇区所在,曾经也是河汊中的高地。人们在高地上聚集,这三个高地在历史上都颇为繁华。

屈原农场的复杂性也体现在建制沿革的历史中。湘阴、汨罗与屈原农场之间的行政区划不断地变动。年,屈原农场成立,从湘阴分离出来。年,汨罗从湘阴分离出来。不断的裂变,让这里的建制沿革变得复杂,这恰恰与河流在平原地带流路的复杂性相吻合,自然地理对行政区划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西大堤:“屈原人”的共同记忆

地理分界线是最容易引起人们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iluozx.com/mlsxw/1184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