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凭吊日,汨罗祭忠魂长期以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其中“纪念屈原说”是端午节起源说中影响最大的一种。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楚怀王时的大臣,由于他“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人则与王图议国是,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这样,便引起上官大夫及令尹子兰的嫉妒,不断地在楚怀王及继位的顷襄王面前诋毁屈原。 于是屈原逐渐被冷落、疏远,后来不但被罢免了官职,而且被放逐到荒远地方,使他无法继续参政议政。因为他的忠心不被理解,忠言不被采纳,内心的煎熬使他容颜憔悴,形容枯槁。 在流放的日子里,屈原一直悲愤着,痛苦着,或独对蓝天,或行吟泽畔。他终于怀着满腔忧愤,写出了不朽的《离骚》。最后,为了不使自己的清白品德蒙受世俗的污染,在写下绝笔作《怀沙》后,他毅然怀石投汨罗江自尽。 民间传说,屈原投江后,老百姓便纷纷驾着小舟去救屈原,甚至为了不使鱼龙虾蟹伤害屈原,而往江里投放粽子。据记载,屈原是在五月五日投江自沉的,南朝染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就明确地说,五月五日“屈原投汨罗日”。 梁代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以及后来的《隋书》里,都记载说,屈原是五月五日投江而死的。于是,五月五日理所当然就成了纪念屈原的特定节日了。唐代诗人文秀的《端午》一诗这样写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起源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一说法能够“万古传闻”,可见它的确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iluozx.com/mlsxw/1130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