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前言:据范晔《后汉书》记载,延笃,是东汉桓帝时期南阳郡犨县人,年少时师从唐溪典,马融,后因文章而闻名,历任侍中,左冯翊,京兆尹。为政仁爱,为人忠直,后因得罪大将军梁冀,朝廷官吏秉承梁冀意旨,想借此生事。延笃后因有病而免职回家,以教书维持生计。后因党祸之乱遭禁锢,永康元年卒于家,乡里人将其形貌绘于屈原庙中。现如今,犨县屈原庙遗迹尚存,且屈原与延笃列坐其次。本文将以《后汉书·卷六十四·延笃传》为中心,试谈延笃缘何配享犨城屈原庙。 《试谈延笃缘何配享犨城屈原庙(一)》 屈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著有《离骚》、《九歌》、《天问》等传世杰作。他高洁的品格、崇高的理想、炽热的爱国情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屈原在中国历史上名声之大,但世间供奉屈原的祠庙却并不多,人们所熟知的有湖北秭归屈原庙和湖南汨罗屈原庙。与这两座寺庙相比,犨城屈原庙是正史记载的最早的屈原庙,并且今河南省鲁山县张官营镇东汉时犨城屈原庙遗迹尚存。 ?《后汉书·延笃传》记载延笃永康元年卒于家,其乡里人将其形貌绘于屈原庙中,给予祭祀,可见延笃与犨城屈原庙之间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延笃到底有什么资格配享屈原庙呢?我推测了下列原因:
一、聪明好学,尊师尚礼。 延笃字叔坚,南阳郡犨县人。少从颍川唐溪典受《左氏传》,旬日能讽之,典深敬焉,又从马融受业,博通经传及百家之言,能著文章,有名京师,举孝廉,为平阳侯相,到官,表龚遂之墓,立铭祭祠,擢用其后于畎亩之间。以师丧弃官奔赴,五府并辟不就。(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选文) 延笃(约公元年-年),字叔坚,南阳郡犨县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张官营镇人)。“笃”字取义于《中庸》一书中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为严于律己,务实忠直。延笃,以“叔”为表字前缀,可推测其在家族中排行第三,以“坚”为表字后缀,则可能是父辈给予其做事“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的厚望。 延笃到了上学的年纪,便被父母送到几十里以外的颍川,跟从颍川儒士唐溪典学习。唐溪典,是颍川鄢陵(今河南省鄢陵县西北)人,东汉大臣、历任侍中、五官中郎将、经学家。汉灵帝熹平四年,他曾与蔡邕等人正定六经文字,立石于太学门外,也就是后来文史学家常说的《熹平石经》。延笃因为聪明好学,所以唐溪典把他推荐给了马融,想让延笃得到进一步的深造。马融者,字季长,东汉著名的经学家,东汉名将马援从孙,自少有“美辞貌,有俊才”的美称,早年随儒士挚恂游学,以数次拒绝朝廷辟命而名重关西。汉安帝时,马融入仕大将军邓骘幕府,历任校书郎、郡功曹、南郡太守等职,后因得罪大将军梁冀而被剃发流放,途中自杀未遂,得以免罪召还。再任议郎,又在东观校勘儒学典籍,后因病离职。汉桓帝延熹九年(年),马融去世。马融一生注书甚多,注有《孝经》、《论语》、《诗》、《周易》、《三礼》、《尚书》、《列女传》等书,他尤长于古文经学。设帐授徒,门人常有千人之多。他不拘于儒者的礼节,“居宇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卢植、郑玄、延笃等皆是其门徒。延笃就是在这样一个学习氛围中与他的众位师兄弟跟从老师马融广泛学习经书和传书以及百家学说,后来因善于写文章而闻名于京师洛阳。延笃不仅聪明好学而且还孝顺亲长,廉能正直,延笃的言行举止老师马融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后在马融的举荐下成为孝廉,做了平阳侯相(今山西省临汾市西南)。 延笃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并不是请客聚会、笼络人心而是修葺西汉官员龚遂的坟墓,并给予祭祀,从田间选拔龚遂的后人出来做官。西汉官员龚遂,字少卿,山阳郡南平阳县(今山东省邹城市)人。初为昌邑国郎中令,侍奉昌邑王刘贺。刘贺行为不端,龚遂多次规劝他。刘贺继位后,骄奢淫逸,龚遂屡次劝谏,刘贺仍不改正,最终在位二十七天后被废。刘贺属臣二百多人都遭诛杀,只有龚遂与中尉王阳因多次规劝免于一死,但剃发判处四年徒刑。汉宣帝继位后,龚遂担任渤海太守。龚遂平定盗贼叛乱、鼓励农桑,很有政绩。后升任水衡都尉,最终卒于任上。延笃自小跟从唐溪典、马融等名师学习,通过对儒家传统《经》《传》的学习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延笃受“礼”的影响颇深,所以延笃上任后能修葺龚遂坟墓,立碑歌颂。 延笃自幼聪明好学,深受儒家正统思想的洗礼,所以养成了尊师尚礼的品格,而《后汉书》宣扬的就是儒家正统思想,对大部分人物的褒与贬,有一个正统儒家思想的标准:有利于社稷安定、国计民生的忠贞之士,即受褒美;反之,即受贬责。延笃符合褒美标准,所以被范晔记述在《后汉书》中并被后世所传述和敬仰。自幼聪明好学,长大尊师尚礼,这便是延笃配享屈原庙的第一个原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