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曾是白酒行业排名第三的老大哥,近几年被泸州老窖赶超,而相比白酒行业目前的“贵五泸”三大巨头,本案拥有的中华老字号、驰名商标更多,它就是洋河股份。它成立于年,于年上市,它是白酒行业内极为特殊的一家公司——唯一拥有多个高端品牌线的白酒公司,其拥有洋河、双沟两个中华老字号,此外还有蓝色经典、珍宝坊、梦之蓝、苏酒等六个驰名商标。图:洋河产品 来源:德邦证券 洋河实控人为宿迁市国资委,00年至年间其分别通过两次改制,最终实现国资与管理层共同持股的管理结构,从一个经营困境濒临破产的酒厂到了全国排名第四的大哥。年洋河股份在激烈的竞争中,首次在营收上挤掉了泸州老窖,跻身白酒行业的前三名。与早年的五粮液和泸州老窖一样犯了同样的错误,其发展势头正好之时,近年来洋河战略方向发生了问题,它设立了多个子品牌,由于种类太多致使品牌混乱,给人杂牌军的感觉。五粮液和泸州老窖曾总结教训后,大力砍掉各类子品牌,来做大单品。洋河在01年迎来新任董事长之后,也开始大刀阔斧改革,同样设立大单品,其中蓝色经典就是洋河的翻身之作,也是洋河现在的立命之本。从年三大品类的营收比例看,蓝色经典占营收的比例大约75%,其中海、天、梦的比例大约在37:6:37。 可是近几年管理上又出现了问题,洋河开始强控货,一套组合拳打下了,导致渠道库存高企、价格打折严重、厂商关系不协调等问题。部分分公司出于考核问题压力加大对经销商压货,库存高企的经销商为缓解资金压力,不得不私自降价给终端客户,因此出现了市场上所谓的去不同的商超或酒类零售店买蓝色经典酒,商家价格会完全不同,而且经常打折促销。这种现象还导致很多经销商将洋河酒清货后,转而投向其它品牌酒类来代理销售。当然洋河也有它值得称赞的地方,近几年由于专心聚焦中端路线,往快消品方向模式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它在全国范围内,全渠道推进,并基于其广泛的渠道优势,不断通过收购,建立中端品牌组合,来逐步实现品牌全国化。它先后并购双沟酒业(年)、湖北梨花村酒业(年)、哈尔滨市宾州酿酒厂(年)、宁乡汨罗春酒业(年)、贵州贵酒(年)等。在渠道上,一方面进入新江苏市场包括山东、河南、浙江、上海、安徽等消费水平高和人群多的地区;另一方面增加销售人员来推广产品。目前洋河销售员工人数是全国第一,人数超过了人,反观收入第一的茅台和第二的五粮液人数都不超过。但是销售人员过多会带来很大的管理问题,如果管理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失控。目前洋河通过其持续的发展,虽然退出高端白酒三巨头行列,但是在中端市场拔得头筹,稳居“贵五泸”之后的第四位。二、深度分析 (一)行业情况 1、市场情况 截至到年上半年,中国白酒产量为4.56万吨,同比降低15.6%。白酒销量为3.98万吨,同比降低0.7%。白酒产销率为.1%,同比年上半年降低1.9%;年上半年期末库存比年初减少了.8%。白酒规模以上公司总收入为.8亿元,同比降低5.1%。其中年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山西汾酒、洋河股份的产量占比仅占5.9%,年占比提升至了8.1%。 01年行业低谷时,高端白酒市场容量仅约为3.75万吨。到年高端白酒市场市场容量提升为5.65万吨,其中80%都为大众及商务消费,其中茅台约为3.00万吨,五粮液约为1.90万吨,泸州老窖为0.75万吨,则高端白酒大众及商务需求过去6年复合增速为1.33%,假设高端白酒市场每年以10%左右的复合增速增长,则至0年高端白酒整体容量约为8.7万吨。 与中低端白酒需求减少相比,高端白酒则是供不应求。受产能限制,茅台,五粮液和泸州老窖的高端白酒新增产量加起来,还是满足不了新增需求。每年的高端白酒供需都存在缺口,这导致高端白酒企业有提价空间而不影响销量。由于收入利润连年增长,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都成为历史涨幅超过百倍的的大牛股,足见这个行业中高端白酒有多么优秀的赛道。 、独有属性 白酒行业原料成本极低,因此具有利润高的特点,且原料无限供应,供应商根本没有议价权,因此白酒生产企业毛利率可以达到90%左右。因为价格的不断提升而原料成本几乎不变,又不需要过多投资,龙头企业又有提价权,因此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极强。新近公布年报的五粮液、贵州茅台,家合计的产量6万吨、年营收亿、年利润亿,分别占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3.01%、1.19%、38.84%。仅仅两家龙头企业,以不到行业4%的产量,却占据了超0%的行业份额、掠夺了近40%的行业利润,而这还不包括泸州老窖、洋河股份、汾酒等其他几大龙头,足见龙头企业的盈利能力之强。 行业竞争格局好,市场集中度会持续向高端酒企集中。由于高端白酒企业产能有限,品牌只有茅五泸三家,竞争格局好,而市场也非常广阔,三大品牌竞争不激烈,都能过得有滋有润,反观中低端酒,品牌太多了,竞争格局很复杂。另外,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肯定是消费升级的,大众越来越青睐高端酒,高端酒在整体白酒市场的份额一定是稳步提升的,而在产能有限的情况下,高端白酒公司会有更强的提价权和盈利能力。 白酒具有奢侈品和消费品双重属性。同样是高价格、高利润产品,大部分奢侈品面临的人群高度细分,导致市场空间有限。高端白酒不同,兼具奢侈品与消费品双重属性,既是高价格、高利润,又有非常广大的消费人群,市场空间巨大,几乎看不到天花板。这样的行业,遍观全球,似乎也没有几个。伴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中产阶层的壮大、高净值人群的增长,基于高端白酒带有标识身份、阶层的“面子酒”等特性,预判未来一个阶段的白酒消费将进一步从“有酒喝”向“喝好酒”演化,消费升级趋势将使得市场份额进一步向高端名优酒企集中。 中国独特的传统饮食习惯、社交文化支撑起了白酒文化。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是共食共饮,互动频繁,气氛热闹,常常以酒来带动气氛和参与社交,这是建立在绵延千年的社交文化之上的。与西方不同,西方多是精确的分食,气氛稍显安静,互动也较少。这也是中国白酒的根源所在,这种共食共饮的饮食习惯、家庭观念及酒桌社交文化不变,那么中国白酒就会永远的存在。 (二)主要工艺和产能 中国白酒主要分为酱香型和浓香型两种,市场份额分别为30%和70%。 酱香型的代表是茅台。酱香型分四种工艺:坤沙酒,碎沙酒,翻沙酒,窜沙酒(窜沙酒加入食用酒精和香精,是最低等的酱香酒工艺)。例如茅台酒用的是坤沙酒工艺,制作过程超级严谨和漫长,必须是茅台本地颗粒完整的高粱,破碎率小于等于0%,然后经历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等30道工序,然后存储,再勾兑,再存储,然后包装出厂。五斤糯高粱出一斤酒,而且从制曲到出厂卖酒,周期接近五年。那只要用坤沙酒工艺就能制作出一个品质的茅台酒吗?肯定不是的,离开茅台镇地理环境、水源、包括空气里的微生物,酿不出一样的茅台酒。另外茅台酒在勾混合兑时用的陈酿酒有10年0年,甚至40年的老酒。 浓香型的代表是五粮液和泸州老窖。按照制作工艺、基酒等级不同又分为四类:高端基酒,次高端基酒,中端基酒,低端基酒(低端酒里,还分为固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态法白酒又称纯粮酒;固液法白酒由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香料勾调而成的白酒;液态法白酒是用食用酒精勾兑的酒。市面上有些廉价的浓香酒是固液法白酒)。高端基酒酿造很困难,对窖池要求很严格,老窖池才能酿出好酒。5年10年的窖池,根本酿不出高端酒,甚至0年以下窖龄的窖池酿的酒,都酿不出高端酒。0年以上的窖池,虽然能酿出高端酒,但比例少的可怜,低于5%,剩下的都只能作为中低端酒生产。 由于酿造工艺不同,酱香型白酒只要有适合的建厂区域,就可以扩产建厂,5年后就可以形成产能,所以茅台酒的产能在逐年稳健的增长。浓香型白酒则不同,正所谓“千年老窖万年槽,酒好全凭窖池老”,浓香型的高端酒都得用老窖池生产的优质基酒才能酿出来,而一般连续使用30年以上的窖池才能称之为老窖池,才能生产出优质基酒,因此浓香型白酒的高端产能是无法在几年内立马提升的,只能等时间慢慢推移。 浓香型高端酒的产能增长比酱香型更难,这是它的天花板。酱香酒只是时间长,工艺流程多,但几乎所有轮次的酒都可以用上,高端酒出酒率高,没有窖池限制。而浓香酒的高端酒,窖池年线限制的死死的,而且高端酒出酒率还不高。 (三)产业链 上游为高粱、小麦、糯米等原材料供应商; 中游的白酒酿造为核心环节,话语权强,议价能力高; 下游为客户为经销商(经销)和消费者(直销)。 (四)本案详情: 1、销售市场 白酒行业的消费群体有很大一部分为公费性质,而在年的“限三公”之后,白酒行业的下游需求结构出现了变化,开始以居民消费为主。而居民的支出,与可支配收入增速和奢侈品消费占比增速相关。目前,我国情况可以类比为日本的七十年代,是消费奢侈品(高端消费品)的快速发展阶段,大多数奢侈品消费集中在服饰、手表、香水等个人用品上。 白酒整个行业从长期来看将会出现两种逻辑——奢侈品VS快消品,奢侈品中,贵州茅台是毫无争议的龙头,而洋河主做中端市场,则属于快消品逻辑中的典型。中端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只有两种存活模式:安于一隅,做区域品牌。目前,中端酒大多数都是区域性的地方品牌,各自划分领地,日子过得都还不错;二是,奋力向前,把中端做到极致。如果想做到极致,那么,一个品牌是不够的。只能走“渠道+并购”模式,做到让消费者进入零售店铺,除了高端买茅、五之外,消费者能买的大多数中端产品(元至元),都被我囊括。这样操作,仍然能有护城河。 护城河在哪里?那就是渠道。必须先铺设全国化渠道,即销售市场。这个销售平台建成后,通过并购加载产品放量。如果是这样的路线,那么就能避开和茅台五粮液的血腥竞争,走出自己的特色。因此,洋河先后并购双沟酒业(年)、湖北梨花村酒业(年)、哈尔滨市宾州酿酒厂(年)、宁乡汨罗春酒业(年)、贵州贵酒(年)等。回看我国白酒市场,除了茅台、五粮液两家一线名酒企业全国化,其他大多数其他名酒企业都表现出较强的区域性,很难形成全国化的特征。而这些有实力的酒企普遍拥有强大的资金,因此,并购是快速全国化的有效手段。 另外,洋河从专注江苏省市场,开始打造“新江苏”市场——河南、山东、安徽、浙江、上海……这一市场范围的扩容,其实不仅仅是为了卖洋河,而有可能未来卖其旗下的各种中端酒,帮助其放量——比如之前收购的品牌:双沟。在中端酒方面形成差异化竞争。让消费者走进商超、酒类零售店,除了高端酒之外,买的各种中端酒。这也是快消品巨头的扩张逻辑,比如亿滋国际、联合利华、可口可乐、雅诗兰黛。 随之全国化战略的实施,洋河重点发展的新江苏市场包括山东、河南、浙江、上海、安徽。之所以选择这几处位置扩张,有以下几点原因: 1)省内人均GDP普遍高于全国人均GDP(除河南、安徽),消费水平高,促进高端白酒消费;河南、安徽虽暂时落后,但其人均GDP增速高于全国,未来提升潜力大。 ▼ 图:新江苏市场人均GDP 来源:西南证券 )河南、山东人口大省,饮酒大省。其中,河南产酒小而散(大多数为低端酒),缺乏中高端强势品牌;山东产酒占比大,但大多数为中低端酒,中高端市场同样没有强势品牌。 3)安徽其省内品牌古井贡、口子窖为主要竞争对手,但伴随安徽省消费升级,价格上移,洋河放量抢占高价位酒市场。 4)浙江经济实力强,消费水平高,但缺乏本土白酒品牌,以省外品牌竞争为主(茅五泸等)。 5)上海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城市之一,各类酒的人均消费高于全国均值,但白酒消费占比却极少。因此,作为一个人口吸引力领先的城市,白酒市场有扩容潜力(通过消费引导,提高白酒消费)。 ▼ 图:部分省外重点市场情况 来源:安信证券 因此,洋河布局这些市场的特点有如下几个:消费水平高、消费人群多、竞争格局分散。洋河近三年省外收入复合增速为3.73%,销量(由收入/吨价推算)复合增速9.1%。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年上半年,洋河对“新江苏”市场的扩张和管理,成效不错。从渠道数量上来看,洋河新江苏市场,从年末的个增长到个。根据近期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中的反馈:”前三季度省外市场仍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有放缓。” 3、财务情况 洋河的收入以白酒为主,年收入占比为94.84%,毛利占比7.5%。主导产品有梦之蓝、洋河蓝色经典、双沟珍宝坊、洋河大曲、双沟大曲等系列白酒。年至Q3,洋河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83亿元、.18亿元、41.6亿元、10.98亿元,三年复合增速为18.58%;净利润分别为58.05亿元、66.19亿元、81.15亿元、71.5亿元,三年复合增速为18.3%;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74.05亿元、68.83亿元、90.57亿元、17.19亿元;毛利率分别为63.9%、66.46%、73.7%、71.67%;净利率分别为33.78%、33.3%、33.59%、33.9%。 ▼ 图:收入结构(单位:%) ▼ 图:毛利结构(单位:%) 从资产负债表看,年三季报,其总资产为46.97亿元,资产项中占比较大的科目分别为:交易性金融资产(30.87%)、存货(8.73%)、固定资产(15.94%)、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10.49%); 总负债为.37亿元,负债项中占比较大的科目分别为:其他应付款(8.89%)、应交税费(4.59%)、预收款项(4.7%)、应付款项(.8%)。 从利润表来看,年三季报其营业收入为10.98亿元,成本花了8.33%,销售费用占了13.3%,管理费用占了10.76%,投资收益获得.83%,剩下净利率为33.9%。 图:同行企业年三季度毛利率、净利率、成本率对比通过上表可以看出来,洋河的销售利润率略低于同一赛道的泸州和古井贡,但好于汾酒;销售成本也和利润率一样情形;销售净利率稍好一些,和泸州接近,优于泸州和古井贡;资本支出——比较重要的是厂房、制酒机器设备、酒库及土地使用权等。洋河从上市之后,资本支出开始增大,直到年其资本支出才减少。当年大幅资本开支,是为了弥补产能不足的缺陷。曾经洋河就因产能不足,向五粮液买过基酒。 预收款项——根据洋河年中报显示,其预收款为17.79亿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13.53%,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1.1%。预收比例近三年小幅下滑,这主要原因是配额制导致,经销商不能肆意打款备货,而是根据销售计划来。但与同行相比,洋河占用下游经销商资金的能力,仅次于茅台,与五粮液不分上下。可见,洋河对渠道建设成效,品牌力增强,对下游话语权颇强。 应付款项——也是体现一个企业强势程度的表现。洋河的其他应付款里,主要是经销商尚未结算的折扣、经销商质保金、经销商风险抵押金。年上半年,其经销商保证金大幅减少约4亿元。这个数据归根结底,还是渠道利润低的问题。尤其是茅台、五粮液的超高渠道利润率,自然导致经销商对其更加热情,而冷落其他品种。 应收款项——与多数白酒企业一样,洋河的应收账款很少,应收票据稍高一些。年应收票据高企,因此销售收入大幅增加,采用银行承兑汇票与经销商结算货款增加。当时,行业景气度高,洋河为了扩宽渠道,提升品牌力,对经销商放宽信用期来增加自身市场竞争力。年中报显示,其应收款项(含票据)为4.58亿元,占收入的比例为.86%,波动不大。 存货周转率——由于白酒行业的酿酒时间较长,造成白酒企业的存货周转率普遍很低。因此,它们的存货远没有快消品的存货周转的快,存货堆积较为普遍。年中报,洋河的存货为18.9亿元,占营业成本的比例为77.37%。与同行相比,上半年的存货周转率处于偏低位置(除茅台工艺更复杂,完成时限更长)。同为浓香型白酒,五粮液、泸州老窖、古井贡酒、今世缘,都比它存货周转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iluozx.com/mlsxs/54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