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4/1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谜面是:珍珠玉粒女,嫁了穷夫竹叶郎。

可能有吃货很快就能猜出谜底:粽子。

丰富的白色,少量的竹叶,吃货们很容易就能联想到粽子吧!

我今天要分享的话题就跟粽子有关,就是“端午节”。

“端午节”的别称有许多,稍后会介绍一部分,这里先不罗列了。

先是“端五节”“重五节”。“端午节”的别称里,有一个叫法是“端五节”。其含义,除了为“五”“午”同音外,还有暗含节期是初五,因为“端”有“初始”的意思。与之类似还有“端午节”,农历五月,对应十二地支当中的“午”,干支历以冬至所在的月份为“子月”,大致是前一年的十一月。按照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顺序,五月份的地支是“午”。综合来看,节期是五月初五,所以又名“重五节”。

因为“端午节”前后,太阳在我们国家大部分地区升到最北最高,所以又得名“端阳节”“天中节”。

艾草

因为就在“端午节”前后进入梅雨季节,所以天气湿热,细菌毒虫容易滋长。所以端午的风俗多有驱邪避毒意思,比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端礼节”。或者直接就用艾叶、兰草之类的煮汤沐浴叫“浴兰节”。

至于“端午节”的来历。还有几个故事。

屈原

史载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鄞都。

知道这个消息后,曾任三闾大夫,主掌宗庙祭祀的屈原眼看山河破碎,心如刀绞,但是始终没有背弃自己的祖国,在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殉国了。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船,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尸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咬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后来为饭团入水散开,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的方法,后来就发展成为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屈原。“端午节”也因此有了“龙舟节”的别称。

伍子胥

关于“端午节”另一种说法,在江浙一带广为流传,不过主人公换成了伍子胥。伍子胥名员,出身楚国,父兄均为楚王所杀。为报仇,去吴国,助吴伐楚,大军攻入郢都。伍子胥发现楚平王已死,就掘墓挖出尸骨来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攻打越国,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伍子胥建议,应该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了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了,赐伍子胥宝剑自刎。伍子胥死前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东门上,可以亲看见越国军队入城”,说完就引剑自刎,夫差闻言大怒,把伍子胥的尸体装进皮革里,投入大江,也有传说“端午节”是为纪念伍子胥。

这两点传说的真实性无法考证,但其中流传下来的风俗,可是确确实实,我们无需质疑。就像我们知道菜好吃,但不需要,自己去当厨子一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iluozx.com/mlsrk/1231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