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位于我国中南部内陆,因大部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又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而简称“湘”,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古有“古道圣土”“屈贾之乡”之誉,近代更是出现了“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盛况。 湖南历史悠久,而省内历史名城众多,如长沙、常德等均为全国闻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古代地名多以山、水为名,“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仔细看湖南省地图,我们会发现以“阳”为名的市、县格外多,如岳阳、邵阳、衡阳、浏阳、耒阳、益阳、祁阳等,这些市、县均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以“阴”为名的县虽仅一座,但同样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各县,更是因地处省内最大河流湘江之阴而得名,这个县就为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 湘阴,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地处湘资两水尾闾、南洞庭之滨,湘江自南向北贯穿全境,现为湖南省地级市岳阳市辖县。湘阴地理位置优越,是长株潭沿江出海的必经要道,其历史更是非常悠久,为平定陕甘回乱、收复新疆的清末“中兴名臣”左宗棠故里。 湘阴历史悠久,其古属荆州,为三苗部落所居之地,西周时为罗子国,春秋战国属楚,秦灭楚后为长沙郡罗县地。两汉时,今湘阴县域均为罗县地,隶属于长沙郡(或长沙国)。南朝宋元徽二年(年),析罗县、湘西、益阳三县地置新县,称湘阴县,以其地处湘水之阴而得名,湘阴县制自此而始,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建制史,为千年古县。 湘阴设县后隶属于湘州(治临湘,即今长沙),隋朝及唐初湘阴建制多变,治所数迁,曾并入岳阳县,后岳阳县改称湘阴,到唐初罗县并入湘阴县,此时湘阴地域广大,大致为今湘阴、平江、汨罗三县地。公元年,昌江县自湘阴析出,两县同属于岳州,而此昌江县即今平江县,此后直至建国初期湘阴大致为今湘阴、汨罗两县地。 两宋时期,湘阴隶属于潭州,元朝时升为州,称湘阴州,隶属于湖广行省潭州路(或称天临路),明朝初降州仍为湘阴县,为长沙府辖县,清袭明制。建国后,湘阴县先后为长沙专区、湘潭专区、岳阳专区、岳阳地区辖地,年析其东部数区设汨罗县,汨罗、湘阴自此分置。年3月,岳阳地区撤销设立地级岳阳市,湘阴县划归长沙市,同年7月岳阳地区复设,湘阴县重归其管辖,年岳阳地市合并后,湘阴为岳阳市辖县。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iluozx.com/mlsrk/1225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