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4/1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和密码 http://m.kejixun.com/article/210925/537017.shtml
中国商报湖南报道(记者谢作钦)“九域腾龙开盛世,五洲纳福庆新春”。2月15日上午,中国商报记者来到“蓝墨水上游”的湖南汨罗江畔长乐镇合旗村,和村民们共度龙年新春佳节。长乐镇因境内的长乐街而得名,春秋时期为罗子国,现隶属于湖南省岳阳汨罗市,东依巍巍幕阜山,南临盈盈汨罗江。该镇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楹联文化镇”“中华诗词之乡”和“中国春节期间最具特色的地区”等。2月15日下午,湖南汨罗市长乐镇村民表演“九龙闹新春”节目。(兰水飞/图)国家级非遗长乐抬阁故事会就诞生在这个千年古镇,舞龙是长乐抬阁故事会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项目,在汨罗市长乐镇已传承千年。这个龙年春节,长乐镇当地村民自发组织开展舞龙活动,由年轻人“唱主角”,接龙、舞龙,将过年的氛围营造得热热闹闹、喜庆祥和,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寓意着吉祥和繁荣”。汨罗市长乐镇下市街故事会第20代传承人、长乐抬阁故事会省级传承人陈意清告诉记者,在长乐舞龙有一套严谨的流程,首先要设坛“请龙”,舞龙所在的村或屋场举行“接龙”仪式后,真正的传统民俗舞龙活动便开始了。2月15日下午,湖南汨罗市长乐镇举办“九龙闹新春”群众节日文化活动。(谢作钦/图)大年初七(2月15日)上午,长乐镇合旗村青山咀片区锣鼓齐鸣,热闹非凡,村民们正以最高礼节迎接九条“黄龙”的到来。在“接龙仪式”现场,接龙方由片区德高望重的老者傅志辉主持接龙仪式,舞龙方推选出青年才俊出列致祝词,热情洋溢地表达着对龙年新春的祝福和乡村振兴、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赢得在场围观众乡邻的阵阵掌声。据陈意清介绍,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六,长乐舞龙队进村入户,把祝福与吉祥送给大家。舞龙不仅是为了庆祝龙年新春,更希望把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团结一心、说干就干的精神代代相传,舞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精气神。据了解,长乐镇每年都有一个村出舞龙节目,然后到各个村去表演,送吉祥与祝福。其中该镇马桥村的舞龙队伍由村里的青壮年组成,最大的36岁,最小的才15岁,大家从农历小年前便开始在老一辈舞龙人的指导下进行排练。整个春节假期,舞龙队员们个个精神抖擞,到全镇各个村进行表演,舞出了龙的精神,也舞出了新年的喜庆。“今年是甲辰龙年,我们准备了9支龙队和2支凤队。”据长乐镇马桥村芦箭河片区舞龙活动负责人胡小双介绍,春节假期,他们开展以“龙腾盛世凤舞九州”为主题的“九龙闹新春”舞龙活动,希望舞龙队的队员们发扬龙马精神,勇往直前。参与接龙仪式致祝词的胡晗玥认为,仪式感是节日文化形式最好的体现,在每一场“接龙”仪式上都能感受到老一辈对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视,作为新一代的青年参与其中,感到由衷的自豪,增强了对家乡地方文化的了解,充满自信和认同。以后将尽自己的力量创新表现形式,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民俗文化走进更多人的心中。记者手记:创新民俗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湖南汨罗市因汨罗江而得名。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无比的文化,让汨罗拥有“蓝墨水的上游,文化人的圣地”的美誉。一个人,一条江,成就了世界非遗遗产。因屈原流传千古的《九歌》《天问》浸润,这里成为“中国诗词之乡”;因端午祭祀爱国诗人屈原投江殉国,这里又成为“中国龙舟故里”。汨罗江,是屈原的化身,这里有诗歌之魂,有中华文化之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乐抬阁故事会”,是千年古镇汨罗长乐的传统文化名片,源于隋唐,盛于明清,由元宵闹花灯习俗演变而来,是一项集惊、奇、险、巧于一体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2月15日下午,“龙凤呈祥”惊现湖南汨罗市长乐古镇,为龙年新春增添喜庆气氛。(兰水飞/图)春节舞龙,是长乐抬阁故事会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项目,在汨罗江畔长乐镇已传承千年。近年来,汨罗市文化旅游部门积极引导民间文化社团不断推陈出新,提升民俗文化内涵,赓续屈子文化,把“忧乐精神”“骆驼精神”融入传统文化,将过去舞龙闹元宵活动演变为以“龙腾盛世凤舞九州”为主题的“九龙闹新春”系列节庆活动,特别是舞龙活动中的“接龙文斗”是长乐镇传统文化的一大亮点,“接龙文斗”考验参与者文化底蕴,接龙方和舞龙方都要互致祝词。“贵地善修美德,人才济济,群英荟萃,洞庭渔跃,东海龙飞,百鸥凭负载,百鹤共尊龙。论龙者天之所生、地之所产,在天上腾云吐雾、在地下透石穿山、在水中波涛让转、在人间赐福降祥。戏水蛟龙,泳九江而游四海;应龙飞跃,临万籁而遍九天……”在汨罗长乐镇马桥村,年仅13岁的“大首士”口吐莲花,赢得阵阵掌声。民俗文化,是引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精神旗帜;舞龙斗文,是人民群众积极向上的奋进态势。只有一代一代地进行传承,才有一步一步的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才能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iluozx.com/mlsms/132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