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融媒体讯(记者周小珺)10月15日,汨罗市桃林寺镇三新村江背冲的绿肥种植千亩示范片内,黄绿相间的“稻浪”随风起伏。当地农民正抢抓晴好天气,借助无人机洒播种植绿肥,以提升土壤健康水平,让“小田变大田”后的土地成为肥沃良田。 德坤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坤(右)和合作社伙计搬运无人机 德坤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坤也早早来到田间。他和合作社的伙计熟练地将无人机搬运至指定位置,打开桨叶、装载电池,而后小心翼翼地把整袋紫云英种子倒入无人机的绞笼内。一切准备就绪,吴坤用手机APP操控着无人机缓缓升空,按照预定路线来回播撒紫云英种子,“亩播种任务预计两天就能完成!”这是“小田改大田”后,合作社利用绿肥作物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第二个年头。 吴坤操作无人机播种植绿肥 “种植绿肥后,稻谷结实率提高了,口感上佳,售价也高了,粮食安全更稳当了。”吴坤边一边操作无人机一边说,以前纯用化学肥料,对土地影响大,会致使土地板结严重,降低土地的吸收能力,还会污染环境。现在汨罗“改田”后,减少了田埂,无人机播撒的绿肥种子利用率更高,不仅解决了改田后土地肥力逐渐不足的问题,播撒后还能利用机械有效开沟作业,避免种子被水浸泡,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 倒紫云英种子 紫云英种子 此时,汨罗市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的农技人员也来到现场,对绿肥播种、开沟、田间培管等提供技术指导。土肥站黄欢介绍,紫云英属豆科绿肥,对种植的土壤质地不挑剔。它不仅有固氮功能,能改善土壤结构,还能防止土地酸化和板结。开春后绿肥被翻埋在土壤耕作层中,经自然腐熟发酵后将为土壤提供有机肥源,能让瘦田变肥田。在一季稻区高岸田连续两年播种紫云英并翻压还田,第三年可以免播绿肥,让当年落泥的种子自动生长繁育。通过绿肥还田,每亩地能减少化肥用量10%-20%左右,节省约30元以上的化肥成本,这对农民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今年,汨罗农业农村局大力推介绿肥种植,计划完成紫云英、油菜等绿肥种植面积5.8万亩。大力探索“小田改大田+绿肥种植”模式,创建绿肥种植“百千万”示范工程,目前,已经建立1个万亩示范片、5个千亩示范片和10个百亩示范片,带动绿肥示范面积超过3万亩。 “我们希望通过创建绿肥示范片,让更多农民看到绿肥种植的好处,带动全市绿色产业的发展。”黄欢说,“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绿肥种植的技术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汨罗农业向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一审:张咪 二审:刘晓元 三审:张为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iluozx.com/mlsms/1283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