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城汨罗 再会,历史转轮中的汨罗方言文化! 这是一条关于方言文化调查的时间轴。 起点:7月27日中午12:00汨罗市归义镇。 终点:8月16日中午12:00汨罗市三江镇。 △归义镇 △长乐镇 △三江镇 调查团体: “響應”计划第一调查团队,领队湖南工业大学陈山青教授,成员李佳龙老师,张泽英、李健、吴凯、周煜楼、龚登科、黄咪同学。 事件经过: 7月27日抵达第一个调查点归义镇; 7月30日抵达第二个调查点长乐镇; 8月1日抵达第三个调查点三江镇花桥村; 8月2日抵达第四个调查点三江镇双桥村。 调查成果: 一、调查人数 归义镇:调查6人,其中老派方言发音志愿者1人,口头文化发音志愿者5人; 长乐镇:调查3人,其中老派方言发音志愿者1人,口头文化发音志愿者2人; 三江镇花桥村:调查7人,其中老派方言发音志愿者1人,口头文化发音志愿者6人; 三江镇双桥村:调查18人,其中老派方言发音志愿者1人,青派发音志愿者1人,口头文化发音志愿者16人。 二、调查内容 (1)方言部分:共调查方言音系字(声、韵、调)个,单字个,词汇个。 (2)口头文化部分:包括谜语、故事传说、山歌、童谣、夜歌、方言吟诵、劳动号子、讲酒等内容,共录入条,总时长超过分钟。 △田野调查(一) △田野调查(二) △田野调查(三) △田野调查(四) 总结: 虽然只有短短的20天时间,文化底蕴深厚的汨罗市却给第一调查团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汨罗市委宣传部刘翔副部长的统筹安排下,团队从归义到长乐,再从长乐到三江,每个点都进展得十分顺利。34位发音志愿者可亲可敬,倾情奉献。四个点的老派方言发音志愿者狄新华、李知非、喻向平、程启华先生和青派发音志愿者程吉星同学用他们地道的土话展现了当地方言的独特魅力。口头文化发音志愿者——归义镇的孙浩、杨基良、杨移涛、吴胜利先生和周茜女士,长乐镇的薛松林、陈意清先生,三江镇的仇文娟、向洁群、冯斌片、陈美华、陈和清女士以及刘财兴、陈凡如、陈珍如、兰郁群、徐传书、金社良、刘飞跃、钟湘平、聂顺根、黄鹏飞、程天明、程坤龙、陈德如、程桂书、程华荣、杨荣贵、刘干全等先生向我们演绎了汨罗方言文化的多彩与厚重。 △发音志愿者陈美华女士 △发音志愿者陈和清女士 △发音志愿者刘飞跃先生 △发音志愿者钟湘平先生 △发音志愿者聂顺根先生 △发音志愿者黄鹏飞先生 △发音志愿者程坤龙先生 △发音志愿者程桂书先生 △发音志愿者程华荣先生 △发音志愿者杨荣贵先生 △发音志愿者刘干全先生 △发音志愿者程吉星同学 不管是在方言文化上还是在传统习俗中,汨罗呈现出来的都是那么地别有风味、与众不同。汨罗人对自己方言特有的认同感、自豪感,以及对自己家乡文化的无比热爱和执着,都大大超出调查团队的想象。 行来北凉岁月深,感君贵义轻黄金。 “響應”计划第一调查团队汨罗点调查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取得重大收获,离不开汨罗市委宣传部、三江镇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志愿者们的热情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白癜风难治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