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只能在超市收收银,自从今年参加了劳动部门组织的免费育婴培训后,现在我在长沙找了一份育婴工作,收入在元以上,生活越来越滋润了!”5月27日,汨罗市弼时镇桃花村村民黎利洪感慨地说。 黎利洪是岳阳市推进就业扶贫工作中得到实惠的贫困群众之一。日前,记者从全市就业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获悉,近年来我市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大力实施就业扶贫,千方百计帮扶贫困户就业,建立起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彻底挖掉“穷根”。 目前,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共有人,已实现转移就业人,就业人员月均工资元,贫困劳动力就业年度总收入31.71亿元,达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 免费技能培训提高就业本领 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业之本。一个没有技能的农民,务工一天只挣三五十元,掌握了技能,就能挣一二百元。 “30分钟就能学会一项技能,还可以居家赚钱!”汨罗市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这并非虚假的广告,而是他们联合培训学校开办的插花培训,专为残疾贫困劳动力量身定制的“致富之路”。 针对没有劳动技能或有一定劳动技能、但没有实现就业的贫困人口,市人社部门因人而异、因类施策,推出广受贫困户欢迎的“挖掘机”等特种驾驶项目制培训,鼓励湖区和山区因地开设“稻虾共作”“林下经济”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努力做到技能扶贫“无盲区”、培训供给“无盲点”。 扶贫先扶智。对贫困劳动力来说,免费技能培训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就业能力,更激发了他们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树立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强烈信心。 “以前我在超市收银,工资待遇并不高,后来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免费育婴技能培训,去长沙直接找到了一份元的高薪工作。”汨罗市弼时镇桃花村村民黎利洪说,他们村有近20余名妇女及贫困劳动力,与她一样参加了培训,都拿到了结业证书,工作也有了着落。 据悉,我市围绕重点企业“技工荒”和重点群体“就业难”,推行了“输出有订单、计划到名单、培训列菜单、政府来买单”的“四单”培训就业模式,并积极开展贫困家庭定点、定员、定向、定岗“四定式”免费技能培训,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为3.15万名贫困劳动力发放就业扶贫政策补贴万元。 打通就业扶贫“最后一公里” “还以为今年打工无门了,没想到政府替我们操着心,这真是把岗位‘送’到我们跟前。”汨罗市弼时镇湄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龙军辉,今年57岁,左脚残疾,原在新市工业园做保安。今年受疫情影响,企业未复工,龙军辉待业在家。 村就业扶贫信息员入户走访后,通过“就业信息采集小程序”将他的用工需求上报全市人社平台,经“服务”先后两次推荐,如今龙军辉成功被聘任到长乐镇味然食品扶贫车间就业。 今年来,我市发挥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通过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和名就业扶贫信息员、名农村劳务经纪人,不断更新完善贫困劳动力数据库,先后完成两轮“地毯式”摸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准”,随时提供跟踪服务,防止扶贫对象失业返贫。 与此同时,我市还持续推进“线上”春风行动,充分发挥“岳阳云就业”和“湘就业”APP作用,利用社区和企业双向对接网格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