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年农历五月初五,你站在汨罗江畔,仲夏的荷叶拥着盛开的芙蓉,缀成了你的衣和裳,翩翩舞动的衣袂,是兰草的芬芳,你的襟袖间依稀还有杜若的清香,你吟着: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 一字一句滴落江水,惊起绝世的涟漪,沉醉了江上的清风,和水间的明月。 清晨饮下的木兰坠露,傍晚入口的秋菊落英,在你的胃里翻涌着一个忠臣的清芬,你以神灵的身躯走在凡人的俗世,自是不合时流,远处走来的渔父劝你同流合污! 你摇摇头,固执本来就是你的傲骨! 你坐下,看渔父撒网捕鱼,看江面无风无雨,你邀渔父共举杯,把酒言欢,昨日故事便在轻描淡写间—— 那年你是左徒,楚国许你治国之柄,你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傍着怀王指点江山,经纬战国蓝图。 你痴想着美政,你执念着民生,你固守着朝堂,却忘了身后一双双利欲熏心的小人的眼,正以招招致命的架势逼近你。 转身你只是三闾大夫,宗庙祭祀,王族事务,闲职便是对你最大的伤害。你尝试着走出你的职权范围,但仍是屡屡碰壁,令尹子兰、靳尚、郑袖,就连秦国的张仪,也虎视眈眈着你的进和退,他们便是你身后的利剑,毫不留情,将你放逐! 也罢也罢,怀王、顷襄王,忠君爱国不过是你的一厢情愿! 该有个最终归宿了,你盼着魂归故里,秭归秭归,子却未归! 你一生涉江远游,问天问地,最敬上古舜帝,据说五月初五是舜帝的死亡之日,终于可以了无牵挂了,不如同去——你散下长发,抱起巨石,江水拥抱着一脸从容的你,渔父在岸上击打着孤寂的弦乐,你纵身一跃,留下年复一年的思念…… 质本洁来还洁去,汨罗江水从此清冽! 从此汨罗江成了你的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来此寻你,念你…… 西汉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来此哭你“呜呼哀哉,逢时不祥”; 中唐韩愈被贬为阳山令,来此祭奠你,“空闻渔父叩舷歌”; 北宋苏轼丧父之痛时经过你的庙前,想起你的一生,哭你也哭老父: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 还有太多太多文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他们为你痛哭流涕,更是为自己痛哭,人生总有失意时,汨罗江水因你而成了他们的忘情水! 千年后,诗僧文秀也来此寻你,唐朝的僧人最食人间烟火,也最有风流雅趣,怕也最有世俗羁绊吧!要不然怎么四大皆空,却独独理解你的万古惆怅?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初遇五月,又逢五日,是纪念被吴王夫差投入大江的伍子胥吗?是纪念救父投江的孝女曹娥吗?都不是,端午就是你的,万古同悲你的日子。 那一天,五色彩线缠臂,佩灵符,戴榴花,挂菖蒲,插艾枝,家家户户寻着和你一般洁净的世界; 那一天,龙舟竞渡,龙子龙孙,抡起桂棹,划起兰桨,只为奋力救你; 那一天,嫩草芦苇叶包裹的一个个粽子,奔向水中,喂食江鱼护你周全; 那一天,要举杯饮下满樽雄黄,饮下你虽九死犹未悔的荡气回肠; 那一天,要站在汨罗江畔,趟一回楚泽的寒凉,大唱《离骚》,招你魂魄,招你归来; 那一天,你在河的上游歌唱,飞扬的衣袖落成不绝的狂涛,飞舞的乱发飘成逆流的水草,整条汨罗江,不,整条黄河,整条长江,整个中国的水流,都在奔向你! 那一天,你站在汨罗江畔,站成了一个节日,站成了一个民族的回响。 那一天,你不知道你的义无反顾,自沉汨罗,就如江水,从先秦流淌到我们的诗行,我们的血脉。 那一天,只为你,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黄钟大吕,惊涛拍岸! 众人昏昏,独你清醒! 清醒的你却无能为力,高举的剑插向楚地的上空,劈空一声巨响,你以为可以换日月之光,却不曾知这巨响是送你远离郢都的悲叹。你驾着袅袅秋风,踏着洞庭波水,纷纷而落的木叶为你送行,你望着王城的方向,一路回首,这一去只能梦里魂归了! 你走在汨罗江畔,那天的江水见到了你的憔悴,你的枯槁,还有你不变的傲骨,你沉下的瞬间,骤然腾起一江芬芳,流到后世,流到今朝。 诗僧文秀来寻你,看到眼前一弯江水,空渺渺,空叹息,你的冤屈,哪是东去的江水可以洗去的。 但你的冤,就是你的执着,你的伟大,你的丰碑。 文秀将采撷的血色蜀葵放到江上,掷下一颗颗峥嵘角黍,粽叶在水中慢慢散开,红色,绿色,缤纷成你的绚丽,在每一个端阳日,唱着经年不衰的《离骚》。 (图片来自网络) 你给孩子什么样的语言,他便慢慢拥有什么样的积累,我们总以为那些过于深奥的文字,孩子全然不懂,其实不然,古代的私塾可以教出那么多的大儒,其中最功不可没的便是读诗背文,他们读和背的时候也是似懂非懂的,但文化的种子却植根并繁衍了。所以我从孩子会说话开始便和她一起读诗,背诗,然后便是读这些稍加鉴赏的文字,她从三岁时的认真倾听到十岁时的心领神会,我们还会继续下去。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里反复强调和女儿一起背诗的快乐和受益,她说,如果一个人在读诗中从没有为诗中的情打动,从没为语言的美震撼,从没为智慧而深思,纵使他会背一万首诗,也还是个不会读诗的人。我深以为然,也相信今天我们为孩子读的每一首诗,每一次鉴赏,都是如春日的嫩芽,汲取足够的阳光和雨水,会给你惊喜的。还等什么,一起来吧! 一天十分钟,和孩子一起品味一首小诗,这样的记忆,一周恰是一次强化,不是为了多背,而是为了记住多少,理解多少,甚至就只是为了享受读和品的亲子时光。 最好的阅读就是你和孩子的阅读。如果你愿意,可以私信我(25),参与亲子诵读。配乐来自:《端午即事》(胡婷婷);《傍妆台》(张维良)。 桂芳,笔名桂子,一个混迹网络多年的文字爱好者,两个孩子的妈妈,一群高中生的语文老师。文字见报过,发表过,更多的是下里巴人,但敝帚自珍,愿得你心。 特别公告 自从“桂子诗话”推送以来,得到大家支持和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iluozx.com/mlsls/1031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