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0/1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端午节说千年的汨罗经过两千多年的传承与演变,端午节早已在古人祛疫辟邪的做法上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有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说法,在江浙一带,还有说是纪念伍子胥的,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说是纪念孝女曹娥等等。其中,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说法,是最深入人心的一个。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江身死,“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他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他的满腔热血跨越时空,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典范。 细想屈原投江时,又是怎样一种情怀?是心中大释?还是含悔而死?想到渔夫走时的莞尔笑歌环绕江前,便明屈原带上清白而去,留下淡然而离。他笑叹今朝,笑看释怀。不与多言,只以《离骚》献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惜未将真理求出,自先奔赴湘江,留下离骚,让世人明孰是孰非。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在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粽叶飘香,又到端午。端午之际,屈原仍在。千年的天问那那日,屈原行走在江畔,看着滚滚而去的江水,心中的苦闷无以复加……诗人之死岂是轻恋浮生红尘?诗人之死,在于问天而不得道,问君王而不得志,问苍茫众生,答曰:“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诗人的孤傲,是对这世间的哀叹,太史公评曰:“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此时的屈原,受尽人世凌辱,看尽千秋百态,尽王侯之志与君而不得用,展昭华之才而不得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犹如后世之太史公,郁郁寡欢,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于是,那便与这世间离别了吧,千年之后的未来,世人终将证明我的存在。正如千年之后,无数诗人所赞扬的那样,屈夫子以一身正气,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成为了后世文人们的典范。正如陆游的诗中所写的那样: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事定犹须待阖棺!多么有力的回答,不知千年之前的屈夫子,是否会想到自己的纵身一跃,成就了楚辞的传说,成就了中华文明中现实主义的不朽长河。“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在这龙舟竞渡粽子香的时节,诸位勿忘,千年的天问,还在中华文明的大地上回荡……千年的回响地处太湖流域的嘉兴,正处于中国最古老的稻作文化区之中,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嘉兴以天下粮仓而著称。然而,以江南精致细腻生活方式著称的嘉兴人,踏实放心的一天,却是从一个热腾腾的肉粽子开始的。粽子,这个在江浙地区被视为主食的食物,在千百年来的鱼米之乡,展现出独特的魅力。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传说粽子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开始制作流传的,目的是保护屈原的遗体不被鱼吃而损坏,故将粽子作为鱼饵投放。于是,每年的那一天,人们便以互相送粽子来作为对屈原的纪念。中国人在食物中赋予的感情是任何一个民族无法比拟的,最美好的憧憬通过食物的方式在千百年来的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沿流而下。一寸芳土,悠悠粽香。龙船竞渡前,先要请龙、祭神。如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闽、台则往妈祖庙祭拜。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的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去邪祟、攘灾异、事事如意,也保佑划船平安。用人们的话说,“图个吉利”,表达人们内心美好的愿望。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就像贴上一道灵符,可以趋利避害。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过端午,一般会将艾草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楣上,或是在门楣两端分别插上一根艾草。艾草清新,又是一年端午时,祈福求神,朴素而纯真。

文/李欣悦、王林、杨继轩

制/王林

审/王晚石、郭孟泽

赞赏

长按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
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iluozx.com/mlszz/20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