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1/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端午节有怎样动人的故事

五月初五,古老的端午。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除了粽子,除了促销,除了铺天盖地的表情包,还有一些古老的传说等待着被记起。

你看,在端午的故事里,那白生生的糯米和油亮亮的叶子,也写满了来自古代的思念。

——禅茶君按

她是爱上人间的白蛇

《白蛇传》是中国戏曲名剧,故事初见明·冯梦龙著《警世通言》(卷二十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然而大家最熟悉的,应该还是那部著名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白娘子的端庄与小青的率真,都成为了记忆中永难忘怀的倩影。

若无端午节时的那几杯雄黄酒,这故事便也没了曲折与执着。在《白蛇传》里,她是爱上人间的白蛇,红尘万丈里,有一个她倾心的人,让她许着白头偕老的愿。

西子湖畔断桥边,天缘凑巧与许仙。成家立业开药店,行善积德钱塘边。

端阳佳节饮雄黄,许仙魂魄飞天上。素贞仙山盗仙草,救得许仙又生还。

金山寺中来还原,不料被困难下山。水斗战败到断桥,柔肠寸断怨许仙。

许仙舍命来见面,小青翻脸怒冲天。白蛇吐露真情话,神仙凡人又团圆。

她是寻父投江的孝女

曹娥生于东汉顺帝永建五年(公元年),为上虞皂湖曹家堡人。

其父曹盱为一巫者,善于"抚节安歌,婆娑乐神"。按汉代吴越地区逢端午节祭祀潮神伍子胥的习俗,这一天都要在舜江上驾船逆潮而上祭祀和迎接潮神。

汉安二年(公元年)五月五日,曹娥江(时称舜江)上举行迎潮神仪式,曹盱不幸溺水而死,尸体亦被浪涛卷走。

年仅14岁的曹娥痛失慈父,昼夜不停地哭喊着沿江寻找。到十七天时,她脱下外衣投入江中,对天祷祝说:若父尸尚在,让衣服下沉;如已不在,让衣服浮起。言毕,衣服旋即沉没,她即于此处投江寻父。五日后,已溺水身亡的曹娥竟背负父尸浮出了水面。此事迅速传扬开去,轰动朝野。

八年以后,汉桓帝元嘉元年(公元年),有个原在皇帝身边当郎中的官员,派到上虞当县令,名为度尚。他为官清正,深察民情,对曹娥投江救父的事迹非常感动,就上报朝廷将曹娥封为孝女。为避免江水侵蚀,他将原葬江东的坟墓迁移到江西南首的官道旁(即曹娥镇今址),并为曹娥立碑建庙,以彰扬她的一片孝心。

后来人们把流经该地的一段江名改称为曹娥江。每逢农历五月十五至二十二,曹娥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庙会。

他是一生传奇的名臣

伍子胥(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名员,字子胥,本楚国椒邑(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

伍子胥之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从楚国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是姑苏城(苏州城)的营造者,至今苏州有胥门。公元前年,伍子胥协同孙武带兵攻入楚都,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国倚重伍子胥等人之谋,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

世人都知道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其实在苏州、嘉兴等吴地,百姓吃粽子却是纪念伍子胥的。屈原乃楚人,伍子胥乃吴人,从历史上来看,越灭吴,楚灭越,吴地百姓怀念伍子胥顺理成章。在苏州,流传着划龙舟、包粽子这些习俗源于纪念“象天法地”筑苏州城的伍子胥。春秋末年伍子胥被杀、投尸胥江后。民间有传吴地百姓为保护伍子胥的尸体不被鱼虾啃食而将粽子掷于江中。吴地一带居民不但立祠,还以龙舟竞渡的方式纪念他。照此推算,吴地端午龙舟竞渡的历史比祭祀屈原早了多年。

他是投身汨罗的夫子

屈原(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是楚国当时有名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然而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怀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话说当年屈原投身汨罗江之后,百姓莫不感叹哀伤,空有抱负的屈子就这样离开了楚国,实乃国家损失。百姓为免让鱼虾侵蚀屈子,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子肉身。

它是驱邪祛病的香草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以防蚊虫,“避邪却鬼。”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它,是我们怀念的那个端午节

端午节,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端午便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美食

千百年时光悠悠而过。唯有美食与传说,忠诚地记录着岁月长河里我们对于公义与真情的绵绵追思。

粽子

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高邮的鸭蛋黄、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吃豆腐。

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全球华语盛宴

共筑大中华梦

▌主办单位:

?国际青少年素质教育发展中心

?世界华人联合会教育专业委员会(香港)

?台湾爱艺文化推展协会

?央视微电影才艺频道《N计划·寻找“华语之星”》活动办公室









































白癜风专业医院资讯网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iluozx.com/mlsxw/67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