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2/1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五月五,是端阳;

插艾叶,挂香囊;

五彩线,手腕绑;

吃粽子,蘸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北师大庆阳附校小学部特意为孩子们策划了主题为“五月五日午,汨罗端午情”的节日课程,将端午节的文化与传统习俗渗透在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电影等课程中,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感受和体验端午这一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和意义。

了解文化感知端午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独特的精神和文化传承。在端午节主题课程中,我们利用晨诵、班队会、音乐课、电影课给孩子们讲述端午节的来历,和孩子们一起唱诵与端午节相关的诗词童谣,播放《屈原》纪录片,让孩子们建立起对端午文化的感性认识。

诵读诗词童谣

观看《屈原》纪录片

学唱端午儿歌

创编端午儿歌

别看一年级孩子年纪小,往往能带给我们很多惊喜。

创作手抄报、海报

领略习俗走进端午

插艾叶,挂香囊,五彩线,手腕绑……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领略端午习俗,我们特意邀请家长志愿者前来为孩子们指导制作香囊香包。孩子们个个兴致盎然,专注地模仿学习,不大一会儿,精巧别致的香囊、手链、粽子就展现在了大家面前。活动后,孩子们自豪地将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送给同学朋友、爸爸妈妈,让大家共享传统节日带来的乐趣。

做香囊

配香囊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香囊是用彩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各种图案纹饰,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内装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药研制的细末,佩戴在身上,据说有辟邪驱瘟之意。

编手链戴五丝

“五丝”由红、黄、蓝、白、黑五色线配成,庆阳人美其名曰“花花绳”。据说端午节早晨在未出太阳时要给孩子的脖子、手腕、脚脖上都戴上“五丝”,要一直戴到下大雨。下大雨时解下来扔在水里,传说“五丝”能变成蚯蚓。习俗认为戴“五丝”,能去灾、辟邪、保护儿童。

编手链

戴五丝

折粽子缠粽子

粽叶清香品味端午

粽子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节庆食物之一,历史悠久,广受欢迎,一片粽叶里承载的不仅是黏韧清香的糯米,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日益浓厚的民族情感和文化传承。

餐厅师傅现场给孩子们展示折粽叶、填糯米、裹叶子、扎线……孩子们认真地观察模仿。随后,包好的粽子被送到厨房蒸煮,孩子们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粽子,个个喜滋滋的。

1

2

3

4

5

6

充满童趣的儿歌、精巧别致的香包、清香甜糯的粽子……孩子们通过用心创作、亲手制作、亲身体验,增进了对端午节节日文化和民族习俗的了解,锻炼了动手能力,培养了爱国主义情感,并借由手工制作端午节小礼物的机会,向亲人表达爱和祝福。

端午节主题课程结束后,一种甜蜜而幸福的滋味在孩子的心中不断酝酿,成为他们生命中一抹鲜亮的底色。

端午安康

金色童年班

赞赏

长按







































白癜风的治疗药物
白癜风诊疗康复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iluozx.com/mlsxw/347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