汩汩汨罗水 丝丝端午情 五月五,是端午 吃粽子、赛龙舟、悬艾叶、挂钟馗 是我们庆祝佳节的方式 可这已传承了多年的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你知多少 今天小编就讲讲你不知道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别名: “端午节”这个名字是众所周知的 但你知道么 它还有其他二十多个其他的叫法呢 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当五汛,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屈原日、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灯节、五蛋节等等 不要问为啥它有这么多的名字 因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太深厚了 对于这些名字的由来你可知一二 下面就让小编帮你解释几处名字的出处吧 01当五汛 当五汛在上海部分农村,靠杭州湾北岸一带区域,如奉贤、南汇等地区,习惯上称“端五节”为“当五汛” 02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03 女儿节 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04 菖蒲节 端午节除是古代图腾祭祀节外亦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邪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 有没有发现涨知识了呢 端午节的典故: 你不知道起源之一:古代吴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之说。 你不知道的起源之二:源于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父,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 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的习俗,想来大家都知道 那你知道南北方的习俗有啥区别呢 粽子 南方粽子:馅料丰富,咸主打,单看形状,就有三角形、火炬形、锥形、方形,外表的玲珑先吊足你的胃口。南方的馅料:豆沙、鲜肉、火腿、蛋黄…… 北方粽子:北方的粽子是甜的,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配上红枣或者是蜜枣,有的还用豆沙或果脯,为了增加甜度,有的还会加上白糖。粽子个头有大有小,但一般不会小于小女孩的拳头,形状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 怎么办,写着写着小编就想吃粽子啦 辟邪 南方:菖蒲、艾条 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悬于堂中,目的是辟邪。古人还有佩戴香囊的习俗,在长沙马王堆,不少出土文物都透露了这一信息。香囊内装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以往汨罗江畔的居民还有“抢龙水”的风俗。村民们挑着水桶,来到汨罗江边抢水,谁抢到第一桶水,用这桶“龙水”洗头,头发就会变得更好,洗脸能达到明目的效果,给孩子们洗澡还能驱邪。 北方:佩戴五毒铜钱 北方端午节有佩戴钟馗祛五毒铜钱以辟邪的习俗,不过现在逐渐被小孩子穿五毒肚兜的习俗替代。有的地方流行姑姑姨姨送,有的地方流行祖母或外祖母送。五毒肚兜颜色鲜红,上面绣着蜈蚣、蝎子、蛤蟆、老鼠和蛇五种毒物,据说可以驱毒辟邪。五色丝线也是人们端午辟邪的一种方式。将红黄蓝绿等各色丝线编在一起,戴在手腕和脚腕上,美观精致。 南船北马 南方:赛龙舟 赛龙舟是南方独一无二的过节习俗。随着船头鼓手或快或慢的鼓点,整条船的龙舟手边吆喝边舞桨,恢宏的气势足以震出远山的回响。你追,我就赶;争先恐后的豪气在怀,彼此都不相让。 北方:“踏柳”古时,河北赵县的端午节,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而发展到现在,端午吟诗的习俗依然存在,只是缺少了到城外宴饮赋诗的雅兴。 经过小编的科普 你有木有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呢 看来,我们还是要好好学习中华文化 做一个真正的龙的传人 最后 小编要说: 端午佳节,不论是和室友出去撸串 还是和朋友一起出游…… 出门都要注意出行安全哟 长按识别重庆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