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除了粽子还有菖蒲美酒诗和盆景......端午日 朝代:唐代 作者:殷尧藩 原文: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已酉端午 朝代:元代 作者:贝琼 原文: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屈原塔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精魂飘何处,父老空哽咽。至今沧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屈原古壮士,就死意甚烈。世俗安得知,眷眷不忍决。南宾旧属楚,山上有遗塔。应是奉佛人,恐子就沦灭。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大夫知此理,所以持死节。 端午三首朝代:宋代 作者:赵蕃 原文: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尝闻求福木居士,试向艾人成祝呵。 忠言不用竟沉死,留得文章星斗罗。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一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端午即事朝代:宋代 作者:文天祥 原文: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浣溪沙朝代:宋代 作者:陈克 原文: 浅画香膏拂紫绵,牡丹花重翠云偏,手挼梅子并郎肩。病起心情终是怯,困来模样不禁怜,旋移针线小窗前。 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小院闲窗春已深。重帘未卷影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端午 朝代:唐代 作者:李隆基 原文: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和端午朝代:宋代 作者:张耒 原文: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朝代:宋代作者:欧阳修原文: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七律·端午(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五月五日(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午日观竞渡(边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午日处州禁竞渡(汤显祖)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日·选一(陈子龙)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乙卯重五诗(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端午:菖蒲酒美清尊共 端午的端是端正,人是天地之心、五行之端,所以,端为始。午是正中,“一纵一横为午”,纵横交错才正中,交错为阴阳争,所以,午时三刻推出午门斩首,是为整肃,端正。由此,阴阳交错立正,才是端午节的原意。女儿节端午节,家家漂亮装扮小闺女,石榴花插在发髻上,所以也称“女儿节”。“红杏单衫花满头,彩扇香囊不离手。” △江米小枣粽子 除了吃粽子,吃食还有樱桃、桑葚、荸荠、桃、杏及五毒饼、玫瑰饼。老北京中午也吃新蒜就过水面,街头叫卖桑葚,大樱桃,蒲子、艾子,和江米儿小枣儿的、凉凉的大粽子。 △五毒饼。 五毒饼其实就是玫瑰饼,只不过用刻有蝎子、蛤蟆、壁虎、蜈蚣、蛇“五毒”形象 的印子,盖在酥皮儿玫瑰饼上罢了。九子粽按古人的记载,端午的粽子就有各种形状:“有角粽、锥粽、茭粽、筒粽、秤锤粽,又有九子粽。” △九子粽“ 九子粽”是什么?是将九个小粽子串为一串。儿时母亲用硬纸叠成小粽子,每个以各色丝线缠绕,每串几个,最后是一个网兜独头蒜,每人蚊帐帐钩上都挂一串。 △丝线缠成的粽子雄黄酒端午辟毒用雄黄酒。 雄黄被古人称“黄金石”,因“丹之雄”而命名。古人说它能杀百毒、辟百邪,佩在身上,鬼神不敢近;入山林,虎狼伏;涉川水,毒物都不敢伤。 △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认为可驱避毒虫。 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但此物有毒,所以,“雄黄酒”不是喝的,是从端一(五月初一)日起,用雄黄少许泡酒,在阳光下晒熟后,涂在小孩的额头与耳根上,以辟毒。医草采艾浸酒,饮之才可“祛邪”,艾草即有苦香的艾蒿。端午以蒲龙艾虎悬门户禳(ráng)毒气,蒲草扎成龙、艾蒿扎为虎。 △艾蒿艾蒿可治百病,故称“医草”,针灸燃之。 艾是穷人用香草,雅士用兰,穷人用艾。美女称“少艾”,一般人不知道。孟子曰:“知好色则慕少艾”,《桃花扇》中则有“积得些财帛,聚了些娇艾”。合欢一年一度,接近仲夏时节,合欢枝上香芳翠,艳艳的红绒球又在翠绿荫中团团簇簇。 △合欢花“莫愁帘中许合欢,清弦五十为君弹。 弹声咽春弄君骨,骨兴牵人马上鞍”,强作欢颜,终究还是感伤之花。荔枝端午前后到荔枝尝新的季节了。按季说,应是“五月荔枝天”,农历五月荔枝才成熟累累。但南宋杨万里在他那个年代的农历四月初八,就有精彩的尝新荔枝诗:“一点胭脂染蒂旁,忽然红遍绿衣裳。紫琼骨骼丁香瘦,白雪肌肤午暑凉。”令人垂涎欲滴。 以上节选自《微读节气》(朱伟著)端午习俗吃粽子“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人们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岭南盆景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北京哪治白癜风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