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荒班 (年5月19日星期六8:50-10:20) 由于李老师本周六要参加学校考试,蒙荒班本次课由田老师代授。第一节课,学习《声律启蒙》。首先,诸生抽签过堂六麻第一、第二段。然后,学习六麻第三段和七阳第一段。 吴对楚,蜀对巴。落日对流霞。酒钱对诗债,柏叶对松花。驰驿骑,泛仙槎。碧玉对丹砂。设桥偏送笋,开道竟还瓜。楚国大夫沉汨水,洛阳才子谪长沙。书箧琴囊,乃士流活计;药炉茶鼎,实闲客生涯。 “吴对楚”,“吴”“楚”是古国名,也是地区名。古诗中常见“吴头楚尾”一语,多指江西一代,其中“头”指上游,“尾”指下游。“蜀对巴”,巴、蜀约相当于四川盆地,西为蜀,东为巴。今天,四川省仍可简称“蜀”,重庆市也可以简称“巴”。“流霞”,可指流动之霞,又为传说中神仙饮料之名。汉王充《论衡》卷七: 是与河东蒲阪项曼都之语,无以异也。曼都好道学仙,委家亡去,三年而返。家问其状,曼都曰:“去时不能自知,忽见若卧形,有仙人数人,将我上天,离月数里而止。见月上下幽冥,幽冥不知东西。居月之旁,其寒凄怆。口饥欲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一杯,每饮一杯,数月不饥。不知去几何年月,不知以何为过,忽然若卧,复下至此。”河东号之曰“斥仙”。 因此饮用流霞便可指仙人生活,写修道之人,可用此典。再进一步,美酒也可以称为流霞。 “酒钱”,买酒的钱。“诗债”,他人索诗或要求和作,未及酬答,如同负债,称为“诗债”。“柏叶对松花”,柏叶、松花都有两重意思。柏叶可指柏树的叶子,也可以指柏叶酒。古代风俗,以柏叶浸酒,元旦(正月初一)共饮,以此祝寿和避邪。《太平御览·木部三·柏》(卷九百五十四)引《汉官仪》:“正旦饮柏叶酒上寿。”松花可指松树的花,也可指松花酒,以松花酿制。《太平广记》卷三十九录唐人《原化记》: 大历初,锺陵客崔希真,家于郡西。善鼓琴,工绘事,好修养之术。二年十月初,朔,夜大雪。希真晨出门,见一老人,衣蓑戴笠,避雪门下。崔异之,请入。……间又献松花酒。老父曰:“花涩无味。某野人也,能令其醇美。”乃于怀中取一丸药,色黄而坚。老人以石碎之,置于酒中,则顿甘美矣。 又明高濂《遵生八笺》引《齐人月令》: 是月(三月)……松花酒:取糯米淘极凈,每米一斗,以神曲五两和匀,取松花一升,细碎蒸之,绢袋盛,以酒一升,浸五日,即堪服。任意服之。 “驰驿骑”,驿骑即驿马,又借指乘马送信、传递公文的人。 “泛仙槎”,槎即木筏。典出晋张华《博物志》卷十: 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每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粮、乘槎而去。十馀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尽夜。去十馀月,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遥望宫中有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为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云:“君还至蜀都,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君平曰:“某年某月,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此人到天河时也。 乘槎、泛槎、灵槎、秋槎、斗边槎、犯宿槎、海上槎、八月槎,诗中有这些字样,则表明它使用了这个典故。 “碧玉”,可指玉,也可指人。刘宋汝南王有妾名碧玉,王为之作歌三首,内有“碧玉小家女”之语,后世遂有成语“小家碧玉”,借指年轻貌美的婢妾或小家女。用此典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丹砂”,一指朱砂,道教徒用以化汞炼丹。一指用朱砂炼成的丹药。 “设桥偏送笋”,典出《梁书·处士(传)》: 范元琰,字伯珪,吴郡钱唐人也。……家贫,唯以园蔬为业。……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渡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草窃。 “开道竟还瓜”,典出《晋书·孝友(传)》: 桑虞,字子深,魏郡黎阳人也。……虞有园在宅北数里,瓜果初熟,有人逾垣盗之。虞以园援多棘刺,恐偷见人惊走而致伤损,乃使奴为之开道。及偷负瓜将出,见道通利,知虞使除之,乃送所盗瓜,叩头请罪。虞乃欢然,尽以瓜与之。 “楚国大夫沉汨水”,《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楚国三闾大夫屈原被楚顷襄王放逐,不受渔父开解,赋《怀沙》,“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汨罗,即湖南汨罗江。注意“汨”“汩”二字的差别。“洛阳才子谪长沙”,指贾谊被汉文帝贬为长沙王太傅之事。二萧第三段“贾谊赋成伤鵩鸟”处,已涉及这一典故。《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名谊,雒阳人也。……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书箧”,书箱,多竹制。“囊”,袋子。“活计”,谋生手段。“药炉”,炼丹的炉子。 高对下,短对长。柳影对花香。词人对赋客,五帝对三王。深院落,小池塘。晚眺对晨妆。绛霄唐帝殿,绿野晋公堂。寒集谢庄衣上雪,秋添潘岳鬓边霜。人浴兰汤,事不忘于端午;客斟菊酒,兴常记于重阳。 “下”,低。“难分高下”“不耻下问”等词中的“下”字,都是低的意思。“柳影对花香”,说影、说香,都是不直接说事物(柳、花)本身,而从其隔了一层的表现来说。这种思路可以拓展到其他方面,例如写雨,可以直接描写雨有如瓢泼,或像牛毛、像花针,这是写“看雨”。但古人写雨,则有不少是从声音上入手,他们似乎更喜欢写雨打梧桐、雨打芭蕉、雨打枯荷的声音。这种写法,往往比“看雨”的写法更有诗意。“词人对赋客”,词人原指辞赋作家,后来又指擅长文辞的人,也可专指填词之人。“三王”,一般指禹、汤、周文王。“深院落”,“深”字在此,不仅可以表现空间之深,还可以表现院落之静。 “绛霄唐帝殿”,《旧五代史·庄宗纪》:“(同光四年)四月丁丑朔……俄而帝(指后唐庄宗)为流矢所中,亭午,崩于绛霄殿之庑下。”可知后唐都城洛阳有绛霄殿。“绿野晋公堂”,晋公,指中唐名相裴度,唐文宗太和四年(八三〇)封晋国公,故称。据《旧唐书·裴度传》载,裴度晚年对朝政失望,在洛阳午桥建别墅,“花木万株,中起凉台暑馆,名曰‘绿野堂’。……度视事之隙,与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酣宴终日,高歌放言,以诗酒琴书自乐,当时名士,皆从之游”。“寒集谢庄衣上雪”,《宋书·符瑞》载,刘宋孝武帝刘骏大明五年(四五九),“正月戊午元日,花雪降殿庭。时右卫将军谢庄下殿,雪集衣。还白,上以为瑞。于是公卿并作《花雪诗》”。花雪,即霰,俗称雪珠。后人写雪,常用此典。 “秋添潘岳鬓边霜”,西晋潘岳作《秋兴赋(并序)》,序中有云:“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赋中有云:“斑鬓髟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此后,“潘鬓”成了诗词中的常用语。“人浴兰汤,事不忘于端午”,古人过端午节,采兰煮水,沐浴驱邪。端午节,古代也曾叫浴兰节,即是因此。“客斟菊酒,兴常记于重阳”,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月、日之数都是九,故称重阳。古人过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第二节课,学习千家诗。首先,背诵上次课所学的几首。接着,学习《罢相作》《答李浣》《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三首。 罢相作 [唐]李适之 避贤初罢相, 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 今朝几个来。 李适之是唐太宗长子李承乾的孙子,天宝元年八月为左相,后因被李林甫多方构陷,于天宝五年四月罢相。很快,朝廷又贬李适之为宜春太守,并派御史罗希奭前去杀他。李适之听说罗希奭到宜春,便饮药而死。 此诗作于李适之罢相家居之时。首句说罢相,“贤”是反语。第二句说自己喜欢酒,那就喝吧。此句中的“圣”字,指清酒。这是因为曹操曾经禁酒,偷偷饮酒的人们不方便直接说“酒”字,就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三四句说自己被罢相之后,再也没有几个人来找他。言下之意,他没有失势之时,来巴结奉承的人很多,现在这些人都躲着他,他家已是“门可罗雀”了。《饮中八仙歌》称“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其末句就出自本诗。 答李浣 [唐]韦应物 林中观易罢, 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 何人最往还。 “答”字说明李浣赠诗在先,韦应物这是还诗债。《答李浣》一共有三首诗。第一首说李浣暮春寄诗来洛阳,秋天才到达。第二首写对方隐居。本诗是第三首。 前两句写在林中研读《周易》、到溪边观看野鸥。根据《答李浣》一、二两首来看,这一幅春日读易对鸥图,写的就是李浣的隐居生活。李浣研求易理,可见其格调很高;观看野鸥,可见其毫无机心。“对鸥”暗用典故。《列子·黄帝》说:“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沤”即“鸥”。后人写亲近鸥鸟,多表示没有机心之意。后两句说楚地历来多产文士,您和谁往来最密呢?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 丘二十二员外,即丘丹,是写《左掖梨花》的诗人丘为之弟。古人排行,家族内部同辈者依出生先后为次,如李白行十二、白居易行二十二、岑参行二十七。由题目可知,丘丹排行第二十二。员外,正员以外的官员。丘丹曾以检校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为幕府从事,所以韦应物称其为员外。 作者思念丘丹,于是起来在庭院里漫步,吟咏思念之诗。想起空旷的山中,松子落下,丘员外应该也还没睡着吧?怀,即思念。空旷的山中,松子时落,更见寂静。同时,“松子”又暗示了对方隐居者的身份,自然引出末句的“幽人”来。前两句写自己思念对方,而以“散步”这个细节来加以表现。三四句悬想对方也在思念自己,可见朋友情谊之深。松,儒家以为坚贞人格的象征,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但在道教徒眼里,松则是修仙的用品。我们在《声律启蒙》六麻第三段部分刚讲了松花酒,松花酒与道教的关系就很密切。此外,道教有叫赤松子的神仙,见《搜神记》卷一。孟郊“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之句,用松与药写道士,十分妥当。 蒙荒班作业: 1、熟读并背诵下平六麻第三段和七阳第一段(要求画正字,至少30遍) 2、根据对仗按平仄分类总结声律启蒙中的词汇。 3、对对子:柳影、衣上雪(要求标平仄) 4、抄写并背诵今天新学千家诗《罢相作》《答李浣》《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要求标平仄,入声字,韵部)。 请假:崔晓周、赵浩然 宇宙班 (年5月20日星期日8:50-10:20) 第一节课,学习《论语》。首先,梓菡、博宇两位同学成功过堂《子路》篇。接着,新学《宪问》篇第一至第六章。又由芳铭回讲《泰伯》第十一章,大家并一起复习了“疾”“使”等词。最后,讲读《泰伯》篇第十四至十八章。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其,这、那。朱子认为本章是戒人越职侵权的意思。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师挚,鲁国太师,名挚,可能就是“子语鲁太师乐”中的鲁国太师。太师,是乐官的首领。始,开始。“师挚之始”,指乐曲演奏开始的时候,太师挚升歌。乱,乐曲的末章叫“乱”。《离骚》最后一段,开头就是“乱曰”二字。“《关雎》之乱”,指演奏到其末章。洋洋,美盛。盈,充满。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直,爽直。侗,幼稚无知。愿,忠厚。悾悾,诚恳的样子(朱子则认为是无能的样子)。一般来说,人若有粗狂的毛病,往往就有爽直的优点;若幼稚无知,往往就有忠厚的好处;若样子诚恳,往往也就诚信可靠。若只有毛病,而没有相应的优点,则说明性情已坏,孔子认为这种人是无可救药的。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及,来得及、赶得上。犹,还。本章可见儒家重学的精神。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巍巍,高大的样子。字从山,以山的高峻喻人的伟大,和今天常用的“崇高”是同例。不与,不相关、无关。与,读yù。檀老师认为本章是讲儒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第二节课,学习《声律启蒙》七阳第一段。 高对下,短对长。柳影对花香。词人对赋客,五帝对三王。深院落,小池塘。晚眺对晨妆。绛霄唐帝殿,绿野晋公堂。寒集谢庄衣上雪,秋添潘岳鬓边霜。人浴兰汤,事不忘于端午;客斟菊酒,兴常记于重阳。 “下”,低。“低下”“难分高下”“不耻下问”等词中的“下”字,就是低的意思。“柳影对花香”,说影、说香,都是不直接说事物(柳、花)本身,而从其隔了一层的表现来说。这种思路可以拓展到其他方面,例如写雨,可以直接描写雨有如瓢泼,或像牛毛、像花针,这是写“看雨”。但古人写雨,则有不少是从声音上入手,他们似乎更喜欢写雨打梧桐、雨打芭蕉、雨打枯荷的声音。这种写法,往往比“看雨”的写法更富美感。 “词人对赋客”,词人原指辞赋作家,后来又指擅长文辞的诗人,也可专指填词之人。“三王”,一般指禹、汤、周文王。“深院落”,“深”字在此,不仅可以表现空间之深,还可以表现院落之静。“绛霄唐帝殿”,《旧五代史·庄宗纪》:“(同光四年)四月丁丑朔……俄而帝(指后唐庄宗)为流矢所中,亭午,崩于绛霄殿之庑下。”可知后唐都城洛阳有绛霄殿。 “绿野晋公堂”,晋公,指中唐名相裴度,唐文宗太和四年(八三〇)封晋国公,故称。据《旧唐书·裴度传》载,裴度晚年对朝政失望,在洛阳午桥建别墅,“花木万株,中起凉台暑馆,名曰‘绿野堂’。……度视事之隙,与诗人白居易、刘禹锡酣宴终日,高歌放言,以诗酒琴书自乐,当时名士,皆从之游”。“寒集谢庄衣上雪”,《宋书·符瑞》载,刘宋孝武帝刘骏大明五年(四五九),“正月戊午元日,花雪降殿庭。时右卫将军谢庄下殿,雪集衣。还白,上以为瑞。于是公卿并作《花雪诗》”。花雪,即霰,俗称雪珠。后人写雪,常用此典。 “秋添潘岳鬓边霜”,西晋潘岳作《秋兴赋(并序)》,序中有云:“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赋中有云:“斑鬓髟以承弁兮,素发飒以垂领。”此后,“潘鬓”成了诗词中的常用语。“人浴兰汤,事不忘于端午”,古人过端午节,采兰煮水,沐浴驱邪。端午节,古代也曾叫浴兰节,即是因此。“客斟菊酒,兴常记于重阳”,九为阳数,九月九日月、日之数都是九,故称重阳。古人过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迟到:雨宸、芳铭 宇宙班作业: 1、诵读新学论语和声律启蒙至少30遍,并画正字。 2、根据对仗按平仄分类总结声律启蒙词汇,摘写入声字、韵字,并查找韵字是否在《诗韵举要》中。 3、准备子路第十三过堂。 4、对子作业:柳影、衣上雪。要求标平仄。 蒙月班 (年5月20日星期日10:40-12:10) 《声律启蒙》课先讲上周的对子作业,同学们都对的非常好。宝马,同学们对灵猴、祥龙、猛禽等。紫竹院,第一次尝试三字对,同学们的表现非常令人惊喜,对黑龙潭、白云山、黄龙溪、青羊宫等,太棒了。其后过堂,抽中谷丞、翰章、华灿、世荀,全部顺利通过。接下来新学上平六鱼第三段、上平七虞第一段。 麟对凤,鳖对鱼。内史对中书。犁锄对耒耜,畎浍对郊墟。犀角带,象牙梳。驷马对安车。青衣能报赦,黄耳解传书。庭畔有人持短剑,门前无客曳长裾。波浪拍船,骇舟人之水宿;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 “内史对中书”,内史、中书都是古代官名。因中书,讲到唐代三省六部,三省包括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在中央,因为李世民曾经做过尚书令,所以唐代基本没有尚书令。左省是门下省,杜甫曾任左拾遗;右省是中书省,岑参曾任右补阙。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犁锄对耒耜”,犁锄、耒耜俱是农具。“畎浍对郊墟”,“畎浍”,田间的水沟。“郊墟”,野外的土堆。 “驷马对安车”,“驷马”,四匹马拉一辆车,最早是战车。“安车”,一匹马拉的可以坐乘的小车。乘驷是站在车上,乘安车是坐在车上,较为舒适,故称安车。 “青衣能报赦”,事见《晋书.载记第十三》: 初,坚之将为赦也,与王猛、苻融密议于露堂,悉屏左右。坚亲为赦文,猛、融供进纸墨。有一大苍蝇入自牖间,鸣声甚大,集于笔端,驱而复来。俄而张安街巷市里人相告曰:“官今大赦。”有司以闻。坚惊谓融、猛曰:“禁中无耳属之理,事何从泄也?”于是敕外穷推之,咸言有一小人衣黑衣,大呼于市曰:“官今大赦。”须臾不见。坚叹曰:“其向苍蝇乎?声状非常,吾固恶之。谚曰:‘欲人勿知,莫若勿为。’声无细而弗闻,事未形而必彰者,其此之谓也。” “黄耳解传书”,事见《晋书.列传第二十四》: 初机有骏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笑语犬曰:“我家绝无书信,汝能赍书取消息不?”犬摇尾作声。机乃为书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庭畔有人持短剑”,有人解释这是荆轲刺秦的典故,未必。不过说到荆轲刺秦的故事,孩子们都非常熟悉。“门前无客曳长裾”,出自《汉书·贾邹枚路传》。西汉初期,各诸侯王都招聘贤人治国,齐人邹阳投于吴王刘濞麾下。吴王图谋造反。邹阳使上书劝阻,文中解释自己之所以投奔吴王的原因时说,是因为“说大王之义”才来投奔的,我如果用尽我的才智,则无论哪个地方都能去求得一个职位,“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此联是反用其义,说因为王不贤明,故门前没有贤人来投奔。 金对玉,宝对珠。玉兔对金乌。孤舟对短棹,一雁对双凫。横醉眼,捻吟须,李白对杨朱。秋霜多过雁,夜月有啼乌。日暖园林花易赏,雪寒村舍酒难沽。人处岭南,善探巨象口中齿;客居江右,偶夺骊龙颔下珠。 “玉兔对金乌”,玉兔指代月亮,金乌代表太阳。太阳神羲和有十个儿子,十只三只脚的金色乌鸦,每天轮流值班。下班后妈妈把他们在咸池里洗洗澡,然后栖息在扶桑树上。有一天,小乌鸦们觉得每天一只值班太无聊了,就一起到天上去了,于是就发生了后羿射日的故事。孩子们对这个故事都非常熟,我们就不多讲了。 “孤舟对短棹”,棹即船桨。“一雁对双凫”,“凫”,俗称野鸭。我们《千家诗》刚学过杜甫的《漫兴其七》“沙上凫雏傍母眠”。 “捻吟须”,出自唐代诗人卢延让《苦吟》:“吟安一个字,撚断数茎须。”出名的苦吟诗人还有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有著名的推敲典故,士荀给大家讲了推敲的典故。 “李白对杨朱”,是一个非常巧的对子,李对杨是植物对,朱对白是颜色对,李白对杨朱是人名对。 李白,四川人。四川因其闭塞,出来不易。李白25岁才出川,坐船顺江而下,来到湖北。而与李白同岁的王维,20来岁已经中了状元,除了诗外,王维在音律、书法、绘画上都有很高的造诣,更拥有玉真公主等王公贵族作为粉丝。王维在终南山有辋川别业,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李白与王维同有一段时间在长安,但两人却无来往。李白一直寻找机会,但直到四十多岁才终于得了翰林待诏的职位,不过是给玄宗写歌词。但没过几年,李白的官就做不下去了,他辗转来到了洛阳。在洛阳,李白遇到了小他11岁的杜甫,大唐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但杜甫比李白混的还惨,两人并不是平等的地位,杜甫是李白的小粉丝。安史之乱,李白加入永王阵营,后因此被判流放。在流放的路上,遇到天下大赦。被赦免后,李白顺长江而下,一番辗转,投靠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李白最后就死在当涂。传说李白在江上饮酒,喝醉后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几年后,杜甫失去了在成都的靠山严武,离开四川,顺江而下,在湖南湖北交界的地方,买了肉舍不得吃,放置太久,导致死于食物中毒。唐代两位大诗人都死在江上,杜甫死在长江中上游,李白死在长江中下游,这一对大唐的双子星,君死长江头,我死长江尾。 杨朱,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一毛不拔”的成语即与杨朱有关。 “人处岭南,善探巨象口中齿”,岭南,即广东、广西一带。岭南人特别擅长找象牙,因为他们发现了大象的习性,每次总把象牙埋在同一个地方。“客居江右,偶夺骊龙颔下珠”,“江右”,指长江下游以西地区,后来称江西省为江右。“骊龙”,黑色的龙。“夺骊龙珠”的典故,出自《庄子·列御寇》。这两个典故用的不多,我们不多说了。 《千家诗》今天新学韩愈的《晚春》,杨万里的《伤春》。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有同学问为什么第三句那么多平声,最后连着三个字都是平声。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因为标平仄时不细心。我们之所以推荐雒诵堂精校的《千家诗》,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标注了入声字和古今异读字。凡是黑体字的拼音,都是古今异读。“思”,作动词的时候应读平声,作名词应当读去声,所以这里读去声。 另外还需要注意近体诗押韵规则: 1、偶数句必须押韵,并且韵字属于同一韵部; 2、奇数句除第一句外必须是仄声结尾; 3、第一句可以仄声结尾,也可以平声,平声时允许押邻韵。 所以第三句不可能以平声结尾。 也因此在近体诗相间、相对、相粘规则外,又讲了一条原则,禁止出现“三平尾”,即不允许一句的最后三个字全是平声。 这首诗还要注意“漫”也是古今异读字,读平声。 伤春 杨万里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然枉却一东风。年年不带看花眼,不是愁中即病中。 在完成平仄入声字韵部三步骤的时候,孩子们产生了分歧。士荀认为押韵上平一东,雨轩认为押韵上平二冬。所以,看韵部绝不能只看一句,我们上首诗刚讲过首句可以押邻韵。 《声律启蒙》开篇第一句就是“云对雨,雪对风”,可知“风”属于上平一东。我们在二冬第三段学过“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可以判断浓属于二冬。所以,这首诗押韵上平一东首句押邻韵二冬。 迟到:子聿。 蒙月班作业: 1、熟读并背诵新学的两段声律启蒙(要求画正字,至少30遍) 2、根据对仗按平仄分类总结声律启蒙词汇,摘写入声字、韵字,并查找韵字是否在《诗韵举要》中。 3、抄写并背诵今天新学的七绝。(要求标入声字,平仄,韵部)。 4、对子作业:必做:玉兔、草木;选做:李白。要求标平仄。对对子应多多益善。 蒙日班(年5月20日星期日13:50-15:20) 有家长反映,《声律启蒙》讲解过的内容孩子更容易背诵,建议每次过堂背诵上周解释的一段而不是正音的一段。这完全可以,檀老师强调可以不往前赶,但是以前背过的要不断巩固。接下来在过堂后学习新的内容,讲解上平十三元第二段,并正音上平十三元第三段。 儿对女,子对孙。药圃对花村。高楼对邃阁,赤豹对玄猿。妃子骑,夫人轩。旷野对平原。匏巴能鼓瑟,伯氏善吹埙。馥馥早梅思驿使,萋萋芳草怨王孙。秋夕月明,苏子黄冈游绝壁;春朝花发,石家金谷启芳园。 “高楼对邃阁”,“阁”,小门,也可以指楼阁。楼突出其高,阁突出其深。“邃阁”,深邃的楼阁。高楼、邃阁均是古汉语里的固定搭配。 “赤豹对玄猿”,“赤豹”,出自《楚辞·九歌·山鬼》:“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玄猿”,到底有多黑,有没有黑猩猩那么黑,不知道。玄猿是古汉语里的固定搭配。 “妃子骑”,出自杜牧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夫人轩”,又叫鱼轩,据说是一种用鱼皮装饰的供夫人乘坐的车子。孩子们疑惑那么多的夫人都乘鱼轩吗?檀老师解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国君的正妻,才能叫夫人。《左传》记载有齐桓公曾经送许穆夫人鱼轩的故事。 “匏巴能鼓瑟”,匏巴是个擅长弹奏瑟的人。“匏巴”,有时候写成瓠巴。匏、瓠就是葫芦。“巴”,象蛇之形,巴地产特别大的蛇,有成语巴蛇吞象。巴是落后地区,巴人,是落后地区的人,下里巴人、乡巴佬。巴人有热爱音乐的特点。匏巴,一个吹葫芦丝的巴地音乐家。战国演变成有文化的乐器,变成琴和瑟了。表演乐器用的最多的一个动词是鼓,鼓瑟、鼓琴等。鼓,从壴从攵,一个人拿一个小木棍敲鼓。打击乐要早于弦乐。 “伯氏善吹埙”,老大会吹埙。“伯”,伯仲叔季的伯。出自《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馥馥早梅思驿使”,出自一联诗,“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首诗的作者有争议,一般认为是陆凯给范晔写的。馥馥,香气扑鼻的样子。 “萋萋芳草怨王孙”,语典出自《楚辞》。白居易诗《赋得古草原送别》亦用此典:“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萋萋”形容“芳草”。王子是王之子,王孙是王之孙,贵族都是王的后人,所以王孙指贵族,后来指上流社会的人。 “秋夕月明,苏子黄冈游绝壁”,苏子指苏轼,事见《赤壁赋》,可惜苏子游了一个假赤壁。第一次游赤壁是“七月既望”,第二次是“十月之望”,苏子没有在中秋节去过赤壁。有同学说看到的版本是“秋夕月明,苏子黄冈游赤壁”,问檀老师为何与我们的教材不同。这是因为声律启蒙没有善本,所以“秋夕月明,苏子黄冈游赤壁”或“游绝壁”都可以。 “春朝花发,石家金谷启芳园”,说的是石崇金谷园的典故。石崇是西晋时期全球首富,官商,他父亲是大司马。石崇一边做刺史,一边“椎埋”,因此积累了很多财富。(椎埋即把人杀了,东西抢走。)石崇与皇亲国戚比富,对方有皇帝做后台,竟然还不是他的对手。石崇太作,最后终于把自己作死了。 《千家诗》今天学了七首诗,分别是朱熹的《秋月》,刘翰的《立秋》,苏轼的《中秋月》和《饮湖上初晴后雨》,周必大的《入直》,蔡确的《夏日登车盖亭》,洪咨夔的《直玉堂作》。 檀老师强调蒙班不重讲解,而重诵读,子琳他们当时都是这么学过来的。《千家诗》一定要加快进度,每天最少一首。学完《声律启蒙》和《千家诗》,才可以开始学习《论语》或《说文部首》,才可以开始学习诗词写作。诗词写作起步不能太晚,太晚了程度不会好。 迟到:庚霖。请假:芊蒴。 蒙日班作业: 1、熟读并背诵新学的《声律启蒙》(要求画正字,至少30遍) 2、根据对仗按平仄分类总结声律启蒙中的词汇,并标注平仄。摘写入声字、韵字,并查找韵字是否在《诗韵举要》中。 3、抄写并背诵今天新学的七绝。(要求标入声字,平仄,韵部)。 蒙盈班 (年5月20日星期日15:40-17:10) 过堂和回讲之后,继续学习新的内容,今天学完了《千字文》剩下的内容:年矢每催,曦晖朗曜。璇玑悬斡,晦魄环照。指薪修祜,永绥吉劭。矩步引领,俯仰廊庙。束带矜庄,徘徊瞻眺。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谓语助者,焉哉乎也。 同学们可以预约期末通篇过堂了。从下次课开始,我们会按照预约顺序,每次课选几位同学过堂。过堂和默字必须通过,才能获得下学期入学资格。 二节课,檀老师为诸生讲字。 1、“耻(恥)”,恥,会意字,从耳从心,耳朵听到了别人的批评,内心羞愧。耻,形声字,从耳止声。 2、“林”,会意字,从二木,双木为林,树木多,不止一棵。“木”则是象形字。 3、“见”,从目从人,人用眼睛看到的结果,表示看见。表示“发现、出现”的“现”本来也写作“见”,后为了区别,加了斜玉旁。 4、“解”,牛是六书中的大物。解,分也,把一个大物件分成若干个小物件。 5、“谁”,从言从隹,隹亦声,问这是什么鸟。 6、“闲”,从门从木,一根木横在门上,即木质的门栓。把门拴住,本义:防止。 7、“默”,从黑从犬,晚上漆黑一片,有一条黑色的狗不叫,突然冲出来咬人一口。 8、“古”,许慎认为从十从口,十口相传,世代相传,表示流传了很久的事情。现代文字学家认为古就是固,一个盾牌。更有道理,但是没有许慎的好理解。 9、“论(論)”,从言从侖,侖亦声。“伦”,从人从侖,侖亦声。“侖”,从亼从册,亼表示集合,册表示竹简,把典籍汇集起来抄在竹简上。《论语》之所以叫《论语》,是有问答、论难,在一起辩论的意思在里面,就是要有条理的说话。 迟到:雨恬。请假:楚翘、张锐。 蒙盈班作业: 1、准备《千字文》通篇过堂;2、复习并抄写所讲篆字。 进学则在致知涵养须用敬雒诵堂公众账号北京权威白癜风专家白癜风哪个医院好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iluozx.com/mlsxw/200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