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继抬阁故事继承人 在汨罗长乐镇,千百年来流传着一种民俗,它是哑剧由戏剧舞台走向露天活动舞台的发展,是人性化最直观的表现,是民间文化艺术中的一朵耀眼的奇葩,它就是抬阁故事。 长乐抬阁故事会源于隋唐,盛于明清,由元闹花灯中演变而来,是汨罗市一项集惊、奇、险、巧于一体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并集表演、彩绘、历史、天文、地理、文学、民情、时代精神等融为一体的独特的、古老而又神秘的汉族传统艺术,已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千百年来,世代的长乐人,凭借着对这片神奇土地的执着坚守和地方文化的深深眷恋,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承载着长乐抬阁故事会的辉煌过往,展望着未来的希冀。其中,陈范兴和李阳波已被列入长乐抬阁故事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们是长乐抬阁故事的代言人、实施者,与长乐抬阁故事已融为一体。 陈范兴:重拾故事会 让故事会走出了长乐走向全国 钟灵毓秀的麻石街,古色古香的回龙门,奔流不息的汨罗江,滋养着长乐这片锦绣乡土,原始、古朴的抬阁故事会在这里找到了滋生和繁荣的土壤,世世代代演绎着“故事”。作为长乐抬阁故事的第十八代传人,今年65岁的陈范兴从小就受抬阁故事的熏陶,10岁起,就看“故事”、扎“故事”、“演故事”,半个世纪与“故事”舞。 年开始,陈范兴就跟着父亲学踩高跷,先后从师梁作林、李宗勉、陈青大、单文钦等民间艺人,学小锣鼓全套;学扎地故事、地台故事、高彩故事、高跷故事;学戏剧脸谱化妆,生旦净末丑各类脸谱多个,同时苦学自商、周、秦汉至清代著名历史典故(故事)余个……50多年来,他熟知“故事”艺术的各项内容、表现手法和制作技艺,是不折不扣的行家里手。年,他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年晋升为国家级,先后荣获市级以上各项奖励30余次。 长乐抬阁故事会虽流传千年,但也曾因文革“破四旧”中断十多年。要不是陈范兴,长乐抬阁故事何去何从,还是个谜。 年,时任长新村大队长的陈范兴为了让祖辈流传下来的民间艺术延续下去,召集队里有威望的老人开会商议,办了8桌饭,大家一致同意,当场各人凑点钱,买了服装和道具。 他把恢复故事会的报告送到了镇政府,很快得到了镇政府、县文化局的同意。年6月1日,间断了10多年的故事会重现小镇,多台故事,多副高跷,万人空巷庆祝故事会重新开张。 然而,细心的陈范兴发现,故事会的精髓在于“比”,没有“比”,故事会失去了生命,没有了精气神。于是他琢磨着将米的麻石街,以米处为界,分为上、下两市街两个故事会。故事重新“比”起来了!一方出6条龙,一方出9条;一方踩3米高跷,一方踩4米;你晒8个娃的“八仙过海”,我就出9个娃的“永乐观灯”……上市街和下市街的故事在长乐镇狭路相逢,比的是气势和学问。 因“比”得热闹,“比”得有特色,年,湖南电视台专程来到长乐镇拍摄故事会,片名叫《古镇狂欢》,以庆祝建国四十周年。自那以后,长乐抬阁故事会这块民间艺术瑰宝,走出了长乐,逐渐为人们所熟知。 作为传承人,如何令故事会既保持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能散发出时代的光彩,是陈范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改良现有的故事,创新增加新的“故事”,改造故事道具的外观、造型,陈范兴总是不遗余力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故事”中。 为了更好地让故事会传承下去,陈范兴策划建立了长乐上市街故事会博物馆和下市街故事会民俗馆,成立了“故事会传习所”,并现身说法、亲身授教。近年来,他先后举办“传习班”20余期,培训人数0多人次,培养传承人6人。他还先后组导长乐抬阁故事会参加全国各地大型文化活动60多次,把长乐抬阁故事会推向了全国。 如今,长乐街头,人人谈“故事”、看“故事”、扎“故事”、爱“故事”,把长乐故事会推向了历史的高潮。陈范兴说,他要把“故事”顶在头上,把责任担在肩上,把发展想在心上,生命不息,传承不止。 李阳波:将长乐抬阁故事会 打造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知名品牌 长乐抬阁故事会涉及到很多知识和技能,踩高跷表现“故事”、演奏各种打击乐、戏剧人物化妆、创作故事作品……李阳波却样样精通,成为为数不多的一个人就能独立完成故事会全部工艺的民间艺人。 现年63岁的李阳波出生于一个“故事”世家,是长乐镇下市街故事会第十八代传人,和众多的长乐人一样,在自己热爱的“故事”里默默地付出和执着地坚守。年,他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年晋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先后荣获市级以上各项奖励20余次。 李阳波6岁时,就在父亲李端智制作的故事中扮演小演员,10岁跟随叔父学习踩高跷,后又先后从师民间老艺人。到20岁时,他的高跷已能够踩到4.2米,并能做到扭、跳、弯腰、后仰等各种惊险动作。同时,还掌握了“得胜令”、“长鼓溜子”、“狮子滚球”、“金蛇狂舞”、“喜鹊噪梅”等五种打击乐套路和生、旦、净、末、丑等多个各类戏剧人物化妆技巧,以及余个历史典故的“故事”表现方法。现如今,李阳波已经全面掌握“故事会”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先后创作了《穆桂英下山》、《蓝桥会》、《划龙舟》、《龙凤呈祥》等20余台故事作品。 通过几十年的学习与实践,李阳波全面传承了故事会的各项内容、表现手法与制作技艺。6年,他当选为故事会会长,同年应邀参加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大游行活动,他组导的高跷队表演获得“金奖”,被中外观众誉称“中华第一高”。 近年来,在李阳波的带领下,长乐抬阁故事会先后参加了省内外大型活动表演20多次,屡获殊荣。其中,年参加广东(番禹)第七届民间艺术节,其作品《大战陆文龙》获中国民间艺术“山花奖”和抬阁艺术展“银奖”,被岳阳市委宣传部、岳阳市文化局授予“优秀编导”的称号。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最好白癜风医院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