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汨罗镇太伯公王庙

杨桂华

黄竹塅太伯公王庙

在汨罗市汨罗镇黄竹塅黄家坪,有一座庙叫“黄竹塅太伯公王庙”。这座庙是黄竹塅黄氏族人为纪念我国伟大诗人李白而兴建的。太伯公王庙的兴建,有着一段传奇的故事。明朝洪武年间,黄竹塅有一位黄氏族人叫黄世林,寒窗苦读,考取功名,后被朝廷派往四川江油为官。江油是我国伟大诗人李白少年时代生活和学习的地方,是巴蜀出入关中的要地,自古金戈铁马,商旅云集。盛世唐朝,社会安定,经济快速发展。神龙年间①,李白五岁那年,随家人迁到江油定居。李白祖籍陇西,先祖为唐宗室,其父曾居唐安西碎叶城。据说李白的姓名是李母梦到太白金星后,有了身孕,在李白出生时,根据这一梦境而取名的。李白少年时代览诸子百家之书,犹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后入长安,身为朝官和文坛泰斗的贺知章一见,称之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他仙风侠骨,满怀政治抱负,安史之乱发生后,被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李白被流放夜郎。中途遇赦。年仙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江油人民为了缅怀和纪念李白这位诗仙,在江油建祠立庙,世代祭祀。

江油的李白雕像

岁月如梭,转眼到了明朝,洪武初期,社会秩序逐步稳定,为恢复和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明朝实行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政策,大批移民从江西迁入湖南或四川,黄世林为官的江油,地处巴蜀西北,是川陕要冲,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受历代朝廷的重视,黄世林劝导农耕,励精图治,让民休养生息,经济迅速发展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政通人和,深得民众的爱戴。某年七月初一的晚上,已经熟睡的黄世林忽然梦见了一位峨冠博带,白衣楚楚的老者,从山坡上向他走了过来,黄世林忙拱揖相迎,并与老者席地盘坐,把酒畅谈,待双方快要尽兴时,老者置杯飘然而去,黄世林突然惊醒。第二天,黄世林将昨夜梦境与左右言之。大家都说他是梦见了李白仙翁。黄豁然开朗,追思与谪仙人之奇遇,每到夜里更是激动不已,辗转难眠。数日后,他沐浴更衣,来到太白庙中,焚香点烛,供上鲜花果品,隆重拜祀了这位诗仙。

李白生活过的江油青莲镇(网络图片)

若干年后,黄世林退隐家乡,以山水田园为乐,时常吟颂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忆李白》诗篇:“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汨罗与江油相隔千里,但山水相连,屈原是诗祖,李白是诗仙,中国两位无与伦比的大诗人,都曾与汨罗江的沧浪之水结缘。黄世林心生一念,要在汨罗江畔的家乡兴建一座庙宇,来纪念这位诗仙,于是他向族人发出倡议,族人纷纷响应。明朝永乐二十二年(公元年),黄氏族人动员黄竹塅八大柱家族捐款捐物捐工,择址黄家坪,建起了太伯公王庙。黄世林带领族人亲赴江油太白祠中,仿太白金身塑像,建造太白神像迎回黄家坪太伯公王庙中,并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从此诗仙神灵长驻汨罗江畔,看明月江流,听沧浪清涛。屈子祠碑林前的屈原塑像李白是盛唐时期的一位天才诗人,一生狂傲不羁,飘逸洒脱,自认是太白金星下凡,常以“谪仙人”自居。李白20岁时就接受了道教的灌顶仪式,正式成为道士。他一生遍访名山,读习道经,曾有过轻举飞升的遐想。李白仙逝后,有人认为是太白金星归天,李白成为太白之神,民间立庙祭之。黄家坪太白庙建成后,当地百姓都前来祭拜,有的为求取功名,有的来问诊求药,有的祈盼消灾解厄,有的希望平安顺遂。据说无论谁来求签问卦,都有求必应,十分灵验,因而太伯公王庙的香火越来越旺,直到清末民初,香火依然鼎盛,成为汨罗江畔有名的大庙。然而,到了上世纪30年代,爆发了日本侵华战争,日寇的铁蹄,踏破华夏山河,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日军多次进犯汨罗,从营田登陆后,烧杀抢掠,一把火将太白庙烧毁。日军投降后,当地信士捐资重建。太伯公王庙中的钟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发生特大洪灾,太白庙被洪水冲毁,信士徐炳前将李白神像迎奉到自己家中,然后在家宅傍边用土砖立了一个小庙舍,再将神像安放其中。原庙的一些石料和木材被当地政府用来建设蟠龙桥中学。年,在破“四旧”、立“四新”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造反派将这座规模极小的太白庙砸毁,太白神像被民间秘密收藏。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宗教政策得到了调整,法规逐渐健全落实,公民有了宗教信仰的自由。年,原太伯公王庙所辖的地方信众,都有恢复太伯公王庙的强烈愿望,湛迪林、周荣光等人商议先建一小庙,湛细林、周根良、周寒梅、湛英如等信士筹措善款,再塑太白神像,迎奉到小庙内安置好,再筹划扩建新庙。太伯公王庙中的功德碑(局部)年,地方贤达及信士湛荣耀为首,联络湛铁林、湛英如、湛金国、李协华、周荣光、湛春华、湛芙芳、周中宇、周德林、周常林等信士成立太伯公王庙重建筹备小组,原太白庙所辖的八大柱信众都纷纷前来捐助善款,不到月余,就筹到善款30万元,黄家坪组信士还主动捐出一亩多地的庙基,筹备小组按照传统立庙的仪规,择定吉日良时动工建造,仅用了半年时间,就重建了建筑面积达多平方米的太伯公王庙。信士们将主神太白仙翁迎入庙中,还将与李太白同时代,在安史之乱中坚守睢阳的两位殉国英烈许远和雷万春的神像也迎进庙中并祀。当年安史之乱发生后,李白豪情万丈,想为国立功平乱,加入了永王李璘的平逆队伍,后因王室内部斗争而落败,而许远和雷万春却随张巡死守睢阳功彪史册,但他们的家国情怀和豪情壮志都深深地激励着后人。

太伯公王庙的后殿及两边科楼

于今的太伯公王庙,屹立在汨罗江畔黄竹塅空旷的农田中,周围稻菽飘香,坐北朝南,建筑面积近平方米,分为前后两进,东西有科楼相连,西边还有年新建的办公和生活用房。太伯公王庙的前殿仿明清时期江南庙宇的传统规制,呈“八”字造型,殿门框用仿罗马方柱替代精麻石雕凿石柱,并融入某些西方饰纹元素,殿门用香樟木制作,殿门上方镶嵌着“黄竹塅太伯公王庙”5个堆塑描金大字,殿联为:“东西南北齐朝圣;春夏秋冬沐神恩。”殿正面墙壁上贴有4幅我国古代神话故事及民俗故事的磁片画。殿门前有石狮踞守。进入殿门,是一个用水泥铺成的坪院,东西两边的科楼,分别用6根钢筋水泥仿造的罗马柱支撑,科楼的墙壁上镶嵌着为太白庙修建而捐助善款的功德碑。穿过坪院,进入太伯公王庙的后殿公王殿。殿联为:“醉酒文章如锦绣论古论今兴酣落笔摇五岳;才智绝纶逞天赋为国为民诗成啸傲震九洲。”后殿正中的神龛上,有一尊太白仙翁的主神像,旁边还有两位侍从。太白仙翁身着道袍,舒展飘逸,神光焕发,洒脱不羁,凝眉远视,栩栩如生。公王殿太白仙翁神龛的东西两边还有两座厢殿。西边的厢殿名“黑王殿”,殿联为:“师出茅山有神通行侠仗义镇江河风平浪静;威灵显应乾坤大除恶扬善佑天下国泰民安。”黑王殿的主神是被唐肃宗赠封为“荆州大都督”和“保仪大夫”的许远。许远是开元进士,曾入剑南节度使幕府。安史之乱时,迁睢阳太守。至德二载(公元年)正月,遭到安庆绪部将尹子琦合兵围攻,他联合真源县令张巡以数千兵卒协力固守睢阳,坚持数月,直到粮尽,以罗雀掘鼠充饥,终因外援不至,城破被执,送入洛阳时惨遭杀害,为国尽忠。后朝廷将他与张巡的画像移入皇家祖庙“凌烟阁”,敕建双忠庙于睢阳,岁时致祭。太白庙中许远的塑像显得儒雅而睿智,神态从容而淡定,他能文能武,忠君爱国,是封建时代士大夫的典型代表。

黑王殿

太白仙翁神龛东边的厢殿名“将军殿”。殿联为:“文职武功栋梁才侠骨铮铮丹心共与国事了;金戈铁马睢阳城威风凛凛大义长增日月光。”将军殿内的尊神是战神雷万春将军。雷万春是唐代名将,涿州人,祖籍潘阳,本名雷震,官名万春,自幼学习武术,天生智勇兼备,博通群书,骁勇善战。安史之乱时,雷万春从张巡、许远守雍丘、睢阳,城陷后,与张巡同遭杀害。唐肃宗感其忠烈,钦封雷万春为“荣禄都督大夫”“忠烈将军”。宋徽宗追封他为“忠勇侯”。民间尊奉他为“雷霆驱魔大将军”膜拜。

将军殿

岁月沧桑,物是人非。于今太伯公王庙所在地的黄竹塅黄氏族人大都迁往异地他乡,融入世界各地,而太伯公王庙的信众和香火却依然如故,汨罗市也成为了湘楚大地上最具湘风楚韵的典范性文化名城。太伯公王庙是汨罗江岸唯一一座祭祀诗仙李白而由民间建造,属民间信仰的庙宇,它与汨罗江北的屈子祠遥相呼应。两位伟大诗人神灵长驻汨水楚天,文光万丈,长昭日月。让我们万祀千龄,仰望星晨,逐浪江涛,去凝听两位伟大诗人的千古吟颂吧!

太伯公王庙(黄家坪)导航图

 注释说明: 

1、本文史料以庙管会成员及信士代表座谈采访纪录为依据;

2、查阅并参考了《湘阴县图志》《汨罗市志》《旧唐书》《新唐书》等史籍;

3、查阅了《新唐书·李白传》《旧唐书·李白传》《草堂集序》李阳冰、《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范传正、《唐故翰林学士李君墓碣记》刘全白及互联网文献资料。

4、①李白族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介绍李白的身世:“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硅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彖支,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五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还有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说:“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筐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自国朝以来,漏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神龙(年正月—年九月)是周朝武则天和唐中宗李显的年号。神龙元年二月太平公主等人发动政变,迎唐中宗复位,史称神龙政变。复国号唐,沿用武则天“神龙”年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iluozx.com/mlsxs/713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