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69973.html 岁月峥嵘桃李芬芳 汨罗教育先贤黄续山纪实 作者:杨桂华伏滚黄仁林 (黄续山老师) 黄续山(-),学名黄隽,号续山,湖南省汨罗市黄市乡瑞灵村(现汨罗市罗江镇黄市村)人。年毕业于长沙市长郡中学,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电机系;年任国民党湖南省湘阴县党部宣传部长;年返乡开办多所学校,立志教育救国,致力于教育事业。解放后一直在教育战线工作,是湘阴汨罗地区教育界的知名教师,曾被选为湘阴县第三、四界人民代表;汨罗市人民代表。年退休,年病逝,享年80岁。 一、进步学生黄续山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官宦地主家庭,从小受过旧式的私塾教育。16岁在省城长郡中学毕业后,考入长沙岳麓山工业专业学校。那时他成绩优异,思想进步,曾是学生会领导人和组织者,曾与校友张振羽等进步学生,积极参加由毛泽东领导的全省学生的驱张(张敬尧)倒宾(宾步程)运动。当时学校发生驱逐校长宾步程的运动,他是驱宾的主要领导骨干成员,被开除学籍。后因学生运动胜利,校长宾步程离职,黄续山得以恢复学籍。杨茂术接任校长后,将学校改组,成立湖南大学工业专业学校。年7月,黄续山毕业于该校电机工程系一班。 二、向往革命黄续山成长的青少年时代,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着血雨腥风,波澜壮阔的大革命时期。黄续山作为当时的进步青年和爱国学生,满腔热情投身革命运动的洪流。那时正好是国共两党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 年,他经同学许松圃介绍,与学友靥培系、李华琅一起加入国民党。当时国民党主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民主主义,黄续山一心向往去俄国,寻求革命真理。年9月,他找到当时在常德杂税局工作的叔父黄滌目,想筹借路费,准备去苏联学习。因叔父不同意他出国,黄续山只好回到长沙参加国民党中央军校第三分校的招生考试,后被录取。录取后的学生去湖北武昌就读,不料到了武昌后,校长又强制要求复试。遭到全体同学的抵制,大家决定都不入校就读,全部返回长沙。 (国民党中央军校) 随后,黄续山又赴常德,途中步行跋涉需要三天三夜,一路上,认识了同行的旅伴王石涵。王石涵日本仕官学校毕业,是一个失业的军官,闲住常德。两人在常德交往渐渐加深,赋闲时,黄续山教他英语,他教黄续山军事。王石涵的爱人汪女士见他为人诚实,就送了一些进步书籍给他看,还介绍了桃源一女中学生谢某与他相识。当时黄续山已经结婚,与该女生的关系没有继续发展下去。 汪女士是中共地下党员,通过对黄续山的考察,决定发展他加入共产党。黄续山非常向往加入中共,连写了两份申请书,但当时未得到组织批准。春节期间,常德城发生军阀混战。巷战三昼夜,王石涵住的街道完全被毁,人亦不知去向,黄续山不得已于正月初三启程回湘阴。 (早期的入党申请书) 三、巧妙脱险(黄续山回忆手稿) 黄续山回到湘阴后,患上了天花病,卧病潇湘旅馆,后迁居黎笃纯的妻舅李泽恒家。年2月,国民党湘阴县党代表聘请黄续山任宣传部部长。5月初兼特别法庭宣判委员。主要工作是组织农会“打土豪,分田地”。主要成员有国民党执行委员陈度(即陈曼若,4月离开了湘阴)、队长田立、秘书任永磁、监察委员熊健根、农会会长傅光夏,工会会长彭国梅,共产党负责人吴三法。 当时湘阴的农民运动比长沙等县落后,湘阴县农会决定把工作重点放在长乐、武昌以及平江县交界的地区,主办工农训练班,力争将全县工农运动推向高潮。这时长沙发生马日事变,22日清晨,共产党地下党员吴本德,急促地跑到黄续山家中,要他赶快离开湘阴。黄续山问他目的地,吴本德答“无指示”。 马日事变 年5月21日晚,驻守长沙的武汉政府辖军,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率叛军捣毁了「湖南总工会」、「农民协会」、「农民讲习所」等中共控制的组织革命机关、团体,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武装,释放所有在押的土豪劣绅。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工农群众百余人被杀害。事变后,许克祥与国民党右派组织了“中国国民党湖南省救党委员会”,继续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因21日的电报代日韵目是“马”字,故称这次事变为“马日事变”。 黄续山即时离开湘阴,回到黄市老家,随即又往平江中间洞姑父江慕陶家避难。这次政变,共产党员傅光夏、黄复生、王女士都被熊健根以清除共产党名义杀害,同时派兵悬赏元,两次到黄续山家搜捕,因其不在家逃过一劫。 不久,黄续山改名谢光,逃往双塘欧阳德亮家,欧阳德亮是他同学欧阳信的二兄,在湖大当过工友并参加了共产党。黄续山同欧阳德亮商量,同往南京找他大哥欧阳淑。当时欧阳淑在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军长王天培下属的29师政治部做事。他们到南京后,听说29师开到徐州去了,他俩于是搭车去徐州找,行至蚌埠,恰好遇到29师败退到蚌埠,并找到了欧阳淑。这时蒋介石杀掉了王天培,29师瓦解,于是三人一齐回到南京。由于欧阳德亮当时患上了痢疾,只好让他先回湖南。黄续山携同欧阳淑前往上海,去找胡庶华。胡庶华原来是湖大老师,时任龙华炼钢厂厂长,黄续山与欧阳淑想到他的工厂去做工。胡庶华看到他们说:“张作霖的东北舰队要来进攻上海,上海危险,我自己要往日本,你们赶快回湖南吧!”,并给了他们30元钱做旅费。 黄续山与欧阳淑只好从上海回到湖南,军阀孙传芳部队已到达长江北岸。黄续山回到乡下,住在阳家墩欧阳淑家。一天,他们俩遇到湘阴县议员李俊天,李俊天对黄续山说,你的事在新县长周泳康手里,已由黎笃纯证明,把你的案销了,不会再抓你了。 黄续山这时才回到老家黄市瑞灵,专心闭门读书,不与人往来。 到了年,黄续山在黄市托坪正善堂,租借了几间房屋,开办补习班,教学生学习英语、数学和自然科学。 年正月,欧阳淑在长沙国货陈列馆当工程师,黄续山受欧阳淑邀请,前往长沙帮助他设计制图。4月份,黄续山突患肋膜炎、肺炎,吐血不止,只好回家养病。工作请蔡子连代理。9月上旬,病少愈,黄续山又急忙赶赴长沙工作。当他行至归义街时,遇到由当地地主劣绅组建的戴花团成员许静生、许佐才、蔡国藻、蔡炳昆、刘小仲等人。他们正在组建“铲共义勇队”,因年湘阴事变,怀疑黄续山是共产党员,坚决阻止他去长沙。明言路上危险,暗中扣留,并指派刘小仲负责监视他。刘小仲对他说:“现在有些人对你很怀疑,只要你跟着我走,保证没有危险”。黄续山怕他们杀害,即遵照他们的意见,暂不去长沙,留住汨罗归义。大约过了十来天,黄续山趁机逃回家,再绕道阳家墩,同欧阳淑父亲欧阳墨清俩人,经湘阴赴长沙,到长沙时,蔡子连已病逝,他继续搞了几个月的设计工作,直到春节才回家。 家乡办学从年开始,黄续再也没有离开过湘阴和汨罗,在家乡办学教书,以实现自己教育救国的梦想。 年,日寇的铁蹄蹂躏到长江以南,湘北地区首当其冲,日寇所到之处,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老百姓无处为家,只能东躲西藏,在那个时代背景下,黄续山仍然坚持开办抗日战地补习班,乡亲们逃到哪里,他的补习班就办在哪里,黄市乡瑞灵村青陵山、托坪观音阁、蓝家洞吴氏祠堂、平江樟园祠,他都开办过补习班。他在抗战中的办学义举,受到了家乡人民的欢迎,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充分肯定。 年11月,黄续山接到湘阴县国立十一中学的正式聘书,他随即启程赴国立十一中学任教,成为了一名教育工作者。年5月,日寇投降,县立中学在南泉寺合班后,黄续山担任该校的教研员。年,组织上又调黄续山到湘阴县立一中搞学校扩建工作。黄续山在做好学校基建工作的同时,一边做教研,一边授课,直到年元月,黄续山才正式退休。 (黄续山老师遗像) 黄续山的一生,经历了大浪淘沙,沧桑巨变的时代,经受过革命斗争和战火的洗礼,从小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矢志不渝地从事教育事业,所以对教育的热忱,对学生的关爱,一直伴随着他教书育人的一生。在他的从教生涯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和传奇的故事。 黄续山老师的故事年,正是抗日战争最惨烈的时期,日军大举进攻湖南,湘北地区,人民流离失所,其中有一名从岳阳流落到黄市瑞灵村的女孩,失去了亲人,无家可归,人地生疏,陷入困境。黄续山和夫人见她孤苦伶仃,即时给予救济,将其带到家中,收为义女,叫她读书识字,该女孩成年后,又在附近村里为她物色了一个对象,使这个女孩有了新家。年日寇投降,湘阴街头,有很多难童,流浪乞讨。黄继山又收养了其中的一个智障男童,取名黄敦孝,虽然该男童有智障,但黄续山仍然叫他读书识字,将他抚养成人。黄继山收养的一女一男,后来都成家立业,他们也不忘黄续山的恩师之情,都视黄续山夫妇为亲生父母。 彭廉仲是黄续山的一个学生,曾在竹篙塘国立十一中读初中。当时彭廉仲很调皮,很叛逆。黄续山耐心地做他的转化工作,使彭廉仲从一个叛逆学生,变成了一个优秀学生,考上了大学。彭廉仲参加工作后,成为了一名高级工程师。在国立十一中校庆期间,彭廉仲对已经过逝的恩师十分怀念,他特别撰写了《恩师难忘》一文,在《母校情恩》第九辑中发表,以示对恩师黄续山的缅怀之情。 黄续山的儿子黄永年曾在国立十一中读书,亲自耳濡目染了父亲教育情怀,在《忆先父黄续山老师二三事》一文中写到,父亲黄续山为师治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要求严格,一心为桑梓教育出力,有口皆碑。 在黄续山的学生中,至今还流传着一些关于他风趣幽默的教学轶事。有一次,上初中数学课,讲解开平方。上课铃响了几分钟,还不见老师。正当同学们议论纷纷时,黄老师却从讲台下面钻了出来,他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开平方吗?今天这节课学开平方,我先从讲台下面开出来了”。同学们一阵哄笑后,他再用十分通俗风趣幽默的语言告诉学生怎样开平方,这堂课,同学们怎么也忘不了黄老师的幽默,以致终身难忘。 《汨罗教育志》有关黄续山的情况介绍 黄市村的胥某与黄续山在同一学校工作,他说,续山老师上课,总有讲不完的故事。他课上得好,为人也好,学问也高,就是不爱穿着打扮。年暑假,他和续山老师,还有国立十一中的刘大栋老师,代表学校赴岳阳渭洞招生。刘老师是当地人,他们事先约定,为避免招生开后门讲人情,不向外介绍招生人员的身份职务。因为续山老师穿着太随意简朴,旅店老板错把续山老师当作刘老师的属下随从,旅店当时房间有限,店老板便对刘大栋说,店里客房只有一间了,就给你住吧,你的随从就勉强在堂屋搭个竹铺睡吧。 过了几天,店老板才发现续山老师是这次考试的主考官,县长、县教育界的要人名人,都对他毕恭毕敬。店老板才觉得自己很不好意思,原来自己怠慢了这位主考官,多次向续山老师表达歉意,续山老师却毫不在意这件事。 《汨罗市教育志》对黄续山一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情况作了概括性的介绍:“他热爱教学工作,即使担任繁重的学校行政工作,也从未离开过讲台;他业务能力强,学校缺哪一科教师,他就主动担任哪一科教师,有些教师请假离校,他义务代课。所有中学课程无不胜任,既严格要求学生,又处处以身作则;既注意基础知识的传授,又注重德育、体育的发展,还常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他工作认真负责,从不计较报酬。经常钻研教材,批改作业到深夜,并且带病坚持工作。曾被选为湘阴县第三、四届人民代表,汨罗县人民代表。年退休后,关心教师文化素质的培训与提高,为他所在乡的中小学教师上辅导课,并义务为生产队放牛,还兼作出纳。” 后继有人黄续山一生,桃里满天下,其后裔子孙也特别多。他先后娶了两任妻子。第一任妻子袁氏,是黄谷市人。生4男1女,分别是黄云龙、黄保芝(女)、黄永年、黄敦训、黄敦浩。第二任妻子欧阳氏,生育4男2女,分别是黄敦信(女)、黄敦义、黄敦和、黄敦平(女)、黄敦怡、黄时凯。目前共有直系后裔子孙90多人。其后裔人才辈出,其中有不少仍然从事教育工作。 (黄续山部分子女的合影) 纵观黄续山的一生,青少年时代,社会动荡,民不聊生,投身革命,却无用武之地,立志报国,却没能大显身手,反而颠肺流离,艰苦倍偿。他的命运,反映了中国一代知识分子身不由己的个人命运。然而他追求进步,热爱家乡,热爱教育事业,却始终不渝,他培桃育李,甘作蜡烛,愿为人梯,确为后辈树立了典范。 注释说明1、黄续山回忆手稿 2、黄续山后裔子孙口述 3、文史资料来源于《汨罗教育志》 4、参考资料来源于《湘阴县志》 《岁月芳华》先贤英烈卷编纂众筹公告汨罗自古地灵人杰,先贤英烈青史留名,其事迹感天动地,义薄云天,功彪千古,泽被后人者众多。而时代变迁,大浪淘沙,沧桑之变,物是人非者亦甚,给后人追思缅怀,寻踪觅迹带来诸多的遗憾。 《岁月芳华》先贤英烈卷,就是拟从汨罗的先贤英烈中,推选位有代表性的人物,把他们在汨罗留下的史绩生平、故居、故里、墓园等旧迹遗踪及家族后人、行政区划的变化,作一次较为全面的考察,去伪存真,补遗查漏,还原纪实。然后利用现有的高科技手段,编纂成史志类丛书,制作卫星定位图和导航图,为参访考察,或缅怀景仰者提供方便。 为把这一工作做好,我们特聘湖南省地方文选研究所、湖南省方志馆,汨罗市委史志办的领导、学者、专家,担任顾问和总编纂。这套史志类丛书的出版,所需经费较多,希望得到先贤英烈后裔、有关部门单位、学术机构团体,爱心企业及社会贤达的众筹资助,提供有关史料信息,也衷心欢迎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述变迁之风貌,录岁月之沧桑,作追思与缅怀,俟流芳于后世。我们心存善念,慎终追远,希望从先贤英烈的品德情操中获取精神力量,并将厚德载物的汨罗精神和汨罗文化世代传承! 联系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