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一、汨罗主要姓氏的构成及分布在讲姓氏前,首先讲我们的祖先是从哪里来的?是怎么样迁过来的?据近二十年人类分子遗传学的DNA研究成果表明:现代人类均是5万至10万年前走出非洲的史前人类的后裔。那就是说,东亚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其徙迁路线分“南线”和“北线”两种假说。“南线”是经阿拉伯半岛、沿印度洋海岸线进入东南亚地区,包括云南,再逐渐向北部内路扩散,占93%。“北线”是约在五六万年前从非洲进入地中海东部地区,再沿东西走向分别进入中亚和欧洲,占7%。介绍中国大陆及台湾现存多个姓氏中,李、王、张为三个最大的姓,分别占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七点四、七点一。共22.4%。占汉族1%。以上共19姓。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占55.6%。

汨罗共有姓氏多少?年,对35个乡镇场53万多人姓氏的普查统计显示,全县有姓氏个。其中人口在一万以上的共14姓,依次为李3.69万人、周3.55万人、黄3.21万人、吴2.57万人、杨2.55万人、彭2.49万人、刘2.01万人、何1.70万人、陈1.67万人、胡1.36万人、张1.15万人、任1.14万人、黎1.10万人、徐1.06万人。一万人以下五千人以上依次是朱、王、许、郑、湛、傅、戴、熊、罗、龙十姓。人口10人以下有姓。其分布较为复杂。有的姓氏尤其是人口万人以上差不多各地都有。如桃林吴氏、徽山黄氏、毛塘任氏、荷塘任氏均有聚居地。还有不少地名是用姓氏命名,亦标示其氏族聚居。如架上曹、大屋李、大屋彭、冲里仇、廖家段、石板吴等。同一地方有的姓氏又分几支,如高家坊姓周的有棣园周、燕塘周、山陂冲周、塘冲园周,李姓有高华冲李、曹公塘李、大屋李。各乡镇人口较多的姓氏是:汨罗镇的何氏、古培镇的张氏、屈原区的田氏、刘氏、吴氏、张氏、李氏、杨氏、陈氏、周氏、易氏、胡氏、黄氏、彭氏。新市镇的李氏、郑氏。红花乡的周氏、廖氏。黄市乡的黎氏、胥氏。长乐镇的李氏、陈氏、胡氏、黄氏。天井乡的李氏。古仑乡的杨氏。八景乡的蓝氏。三江镇的冯氏。火天乡的熊氏。新塘乡的朱氏。白塘乡的湛氏。屈子祠镇的周氏。白水镇的司马氏、胡氏、楚氏。川山坪镇的吴氏、刘氏。玉池乡的周氏。高家坊镇的任氏、周氏、龙氏、彭氏、潘氏。李家段镇的刘氏、陈氏、彭氏。沙溪镇的彭氏。黄柏镇的伏氏、朱氏、黄氏。弼时镇的任氏、刘氏、彭氏、范氏。

二、汨罗主要姓氏的来源据文献记载,汨罗最早迁入的是罗姓。约前年楚文王将罗子国遗民自湖北枝江迁入,子孙为罗姓。东汉至明末,从外地迁入的有69姓支。其迁居原因有:1、为官后落籍。东汉高密侯邓禹之孙邓骘(志),于建光元年由上蔡侯徙封罗侯,子孙留居境内,即邓家坝邓氏。随员李阡,落籍桥亭,后为桥亭李氏。还有六都韩氏南宋咸淳中从河南南阳迁入,始迁者韩溟在境内为官。汨罗欧阳氏,欧阳瑞自江西庐陵及石鼓河张氏,张子受自山西洪桐等。2、避乱落籍。元末南京都堂御史胡开传,战乱中逃到南昌,再到汨罗,即清泉冲胡氏之祖。类似的还有一都范氏,范兴旺于明初从衡山来避乱。归义夏氏等。3、爱慕湖光山色落籍。北宋庆历进士、袁州(江西宜春)知州翁肃,是建宁人,北宋庆历中(--)宦游境内,爱慕山水,遂落籍定居,为翁家段翁氏始祖。类似还有磊石朱氏等。4、开垦落籍。后唐同光二年,蔡邗(寒)领江西洪州户来潭州开垦,汨罗境内剑傩杨氏杨镇科、白水冲张氏、标棣园周氏周斛(胡)均此时迁入。元末,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长沙进行长达四年的争夺,周边地区人丁急剧减少。朱氏明朝建立以后,鼓励移民与垦荒,并以此作为赏罚地方官员的条件。其时,共迁入38姓76支。其中江西丰城、吉水、南昌等地居民纷纷迁来落户,“插标为业”。椐文献记载,有李、杨、黄等21姓50支。

(汨罗江社区网友独醒供稿)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iluozx.com/mlsxs/512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