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8/1/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编者按:“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就业优势突出、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水平领先”,这是湖南省卓越中等职业学校的遴选标准。近年来,汨罗市职业中专遵循中职教育发展规律,努力践行“厚德明理,强技有为”的校训,朝着“卓越院校”之路铿锵前行,努力书写着中职教育事业新的辉煌。

王虎,长沙市鹏扬教具有限公司主要设计工程师,月薪元,曾代表学校参加国家级技能竞赛获三等奖;张国政,鸿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年薪30万;丁州,东莞宾利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外贸销售总监,年薪30万元以上;胡娟,湖南圣得西集团设计总监,年薪20万元;廖鹏,农业部研究员,留学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医学院博士后;甘德欣,湖南农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杨哲,上海连盛科技公司董事长;龚希文,深圳冠宏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身价上亿……

他们是不同行业的佼佼者。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名称:汨罗市职业中专毕业生。

11月下旬,走进汨罗市职业中专,这一位位毕业生励志成才的事迹,验证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也激励着多名在校学生不断进取,迈向成功的道路。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能否出彩,关键在于教师付出多少汗水、用多少辛劳去打磨它。汨罗市职业中专党委书记朱国宏告诉记者:“过去,许多人认为,只有考本科、跳农门才能改变命运,汨罗市职业中专的教师却用汗水和实力证明:读中职一样能成就人生梦想。”

近些年来,送孩子到汨罗市职业中专就读的家长越来越多了。毕业生“双证”获取率达到98.5%;初次就业率99.2%;技术员岗位就业率达60%以上;连续25年学生对口升学高考蝉联岳阳市第一名;这一组组傲人的数据,让家长们看到:到汨罗市职业中专读中职也会有光明的前景。

“孵化名师”:青年教师批量成长

名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名师出高徒,学生的成功、出彩,离不开名师的雕琢、打磨。

由于汨罗市职业中专地处偏远乡村,在名师培养方面,就不能靠“输血”,只能靠自己培养,强化“造血”功能。该校的“青蓝工程”、“双百工程”,就像是培养名师的“造血器官”,能够让大批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这也是汨罗市职业中专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在汨罗市职业中专设有6个名师工作室。胡志高老师是享受岳阳市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湖南省电子专业学科带头人,黄巨华老师是湖南省农类专业学科带头人、湖南省杰出教师。除了担任日常教学工作以外,在培养年青教师方面,他们也不遗余力。

毛容、、雷容、周圆、邵蓉等20多位青年教师分别与胡志高、杨宗武、胡水平、戴群芳等20多位老教师一对一签订了师徒协议。在前段时间学校举行的“新秀杯”教学比武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毛容代表岳阳参加省说课大赛获得一等奖,邵蓉指导学生参加省技能大赛获二等奖。“赛的是新秀,比的是师傅,徒弟不出色,师傅脸上也没光。”胡志高说。

“老名师”们倾尽所能传、帮、带,青年老师卯足劲地赶、学、超。“青蓝工程”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但是,要孵化出能够引领专业方向、把握专业脉搏的“名师”,不能仅仅靠“传帮带”。“双百工程”就是汨罗市职业中专“孵化”名师的另一只翅膀。

“双百工程”通俗地说就是:“百名骨干教师下企业,百名企业精英上讲台”。每年,汨罗市职业中专都安排名骨干教师、深入企业一线接受新的理念。同时,邀请名企业精英走进学校,参与教学与校本课程的研发,按照企业需求设置专业课程。每年学校还安排30多名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全员参与校本培训。

李光明是数控专业名师,前段时间深入德国的企业、车间,观摩学习了2个月。他说:“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职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很快就会淘汰。这次学习收获很多,现在,正准备将德国一些前沿的工艺带入到课堂教学中”。

“学成一个,带动一片,骨干教师学成归来后,资源一点都不会浪费”。教务科长龙卫星告诉记者。每一位培训归来的骨干教师都有“后示范”任务,学校给参培教师提出了“示范、提升、推广”的“后示范”要求。像李光明、伏明霞、任云雅这样的骨干教师,学成归来后,通过“微课制作”、“空间交流”、“示范公开课”三部曲,让全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都因此得到提升,使得学习效果“倍增”。

现在,汨罗市职业中专拥有专任教师人,其中高级教师97人、双师型教师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8人、市级专业带头人19人。近年来,该校还不断有“名师”输送到长沙等大城市的名校中去。该校不仅是学生成才的摇篮,也是“职教名师孵化的摇篮”。

“潜心造匠”: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汨罗市职业中专办在农村、学生大都来自农村,服务农村是该校的传统。

高家坊镇狮岭村的尹志夫从畜牧专业毕业后,回乡村担任兽医,现在是远近闻名的“高家坊一把刀”。“我初中成绩不好,进了职校,总觉得抬不起头,现在看来,搭帮进了职校,学到了一技之长。”尹志夫自豪地说。

林果专业毕业生刘勇军,现在汨罗市弼时镇李家塅成立了水稻种植合作社,种植水稻亩,全部采用无公害化管理,并拥有自己的大米加工厂,实现“产、供、销”一条龙,年产值多万元。

陈勇从果茶专业毕业后,投资万创办汨罗市先锋养殖场,现在年养殖母猪头,种植水稻亩。年出栏肉猪0头,实现年产值0万元。毕业生凌伟在当地建有农场养殖基地5个,存栏鸡2万羽,每天产富硒绿壳蛋3千枚,粉壳土鸡蛋6千枚。

围绕汨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配合市委市政府科技推广工程,汨罗市职业中专派出专业课名师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年近5旬的黄巨华老师,从年开始就开始为乡村们讲授养殖知识,每年培训村民上千人。“黄老师讲的课很实用,每次他到村里讲课,可以说是‘万人空巷’,都来听课。”川山坪镇桥坪村的村民老周告诉记者。黄巨华因此还获得了湖南省科技兴农模范人物荣誉称号。

现在,黄巨华还在桥坪村开展精准扶贫。在他的带领下,12户村民组建了“松江洞种养专业合作社”,他们在50多亩荒地上搭起了蔬菜大棚,山林里散养着上百头黑山羊、土猪、黄牛和上千羽鸡、鸭、鹅。“我们这些养殖户都50来岁了,外面工作难找,黄老师帮助我们回乡搞养殖,效益还不错。明天可能会有更多村民回家加入合作社”村民周红浪开心地说。

随着,汨罗列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滨湖示范区政策核心区。汨罗市职业中专也紧跟产业变化步伐调整专业,“潜心造匠”助力当地经济发展。如今,汨罗市职业中专积极筹划,在科研技改、人才培养、员工培训等方面与“长株潭”的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使得汨罗市职业中专不仅仅是服务三农的排头兵,更是长株潭城市群区域高中级技能人才孵化基地。

德才并育就业风景这边独好

就业是职业教育的试金石。在许多本科生、研究生都感觉“就业难”的当下。汨罗市职业中专学生就业为何风景独好呢?

汨罗市职业中专副校长彭雄说:“育人的过程中注重‘德才并重’,这是我们培养的学生备受企业青睐的根本原因。”

每个月都有一个主题,汨罗市职业中专将“德育”活动贯穿于教学中。“学雷锋活动”、“文明礼仪”、“创新创业”、“感恩教育”、“尊师重教”“爱国主义教育”、“文体汇演”等一系列德育活动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心田。高家坊镇新华村的甘德欣从汨罗市职业中专考入湖南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现为湖南农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毕业多年,她一直都感恩母校,经常回到母校,为学弟、学妹们上课。在她的推动下,汨罗市职业中专与湖南农大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

在人才培养方面,汨罗市职业中专推出了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学校还先后与三一重工、丰田汽车、创维集团、深圳富士康集团等多家名牌企业,以及本市和周边等地的工业园建立了稳定的人才供需关系,学生在入校时就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合同,做到招生与招工同步,入校同时就意味着入厂。

德才兼备的人才自然像“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作为全国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汨罗市职业中专对待学生就业方面,就像娘家嫁女一样,为学生“精挑细选”,在安置时有五个“不送”的“讲究”:小企业不送,工作环境差的企业不送,科技含量低的企业不送,待遇差、保障低的企业不送,管理不规范的企业不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争创卓越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的汨罗职中人,正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这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书写前方更为精彩的华章。

岳阳日报全媒体记者唐忠明刘志恒通讯员任川周厘里

投稿邮箱:yywbjy

.







































北京白癜风的有效治疗方法
白癜风医院天津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iluozx.com/mlsxs/118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