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明天婳婳阳历生日,正好赶上端午节,这个端午节就不太一样了。 从一个星期前开始,婳婳就每天都在规划怎么过生日,还说盼了这么久,终于盼来了过生日的这一天。等她跟她娘我一样年纪的时候,就不会盼望生日了,每过一个生日就等于往脸上刮一刀啊!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 闲话少说,先上一首我自己的打油诗镇楼,咱们开始聊聊端午节。 绿树浓荫夏日长, 独坐小亭想端阳。 翠竹摇曳清风起, 凌霄满架一院香。 这是我那天吃完午饭婳婳去学校后,自己在出版社大院里坐着的时候胡诌的,今天拿过来只是为了两个字“端阳”。 什么是端阳? 端阳就是端午。端午节在我们老家也叫端阳,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说明我们湖北人从老早老早就有过端午的习惯了。我记得在老家,五月初五不是大日子,五月十五才是,五月初五我们叫“小端阳”,五月十五才是“大端阳”。 端午节是个什么日子呢? 首先要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会放一天假,这是一件高兴的事情。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其次,端午节不是平白就出现的,它和其他节日一样,也都是有原因的,为什么呢? 先看一首诗: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图片来自网络 这首诗写的清清楚楚,万古传闻为屈原,知道了吗?就是因为屈原。 屈原是谁呢? 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爱国诗人,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是楚怀王时代的大夫,说起来他也是湖北人了。屈原非常爱国,在当时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其他贵族的反对,这些人向楚怀王进谗言,于是屈原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自尽。 五月五日 北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图片来自网络 梅尧臣这首诗写得很清楚,屈原是谁,怎么死的,还表达了屈原的德行是很美好的,可以“照千峰”。 屈原沉江后,当地居民纷纷划船相救,去打捞屈子的尸体,慢慢演化成为五月初五龙舟竞渡的风俗,每年端午节来的时候,各地都会举行赛龙舟的比赛,尤其是屈原故里秭归,端午节比春节还要盛大隆重,现在还留存着流传下来的赛龙舟唱腔。 和端午 北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图片来自网络 有人觉得龙舟竞渡热闹非凡,有的人就不这么想了,比如经历了国破山河碎的文天祥,一想到被元人铁蹄踏破的大好河山,再看看这些犹自在自娱自乐的人们,真是怒其不幸,哀其不争,于是他是这样写的: 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 流棹西来恨未销,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这首诗和那首“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真是异曲同工啊!字字诛心、句句泣血的感觉!不过他的另外一首就没这么愤激了,但是还是能读出他与屈原惺惺相惜的味道,但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又岂是他一人之力能阻拦的呢?英雄无用武之地,忠臣又能如何? 端午感兴 宋文天祥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汨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相传,人们悲痛不已,为了防止江里的鱼儿咬屈原的身体,当地居民以糯米为食材,用新鲜的叶子包好,做成粽子投入江中,以此黏住鱼儿的嘴。后来,吃粽子就成为端午节一项必备的节目了,在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笔下,也留下了不少关于粽子的描写。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 等闲惊破纱窗梦。 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吃粽子、赛龙舟,我记得小时候我的母亲总会给我在脖子上挂一个用五色彩线编织的五色缕,里面装着一个煮熟的红皮鸡蛋,我挂着在村子里到处走,得瑟。 后来,家里有了更多的孩子,生计越发艰难,母亲就再也没有往我脖子上挂红鸡蛋了,我一直都特别怀念这个五色缕和鸡蛋,好想有机会再挂一次。 昨天晚上跟婳婳说,咱们端午节也编一个挂脖子上,结果她问我鸡蛋好不好吃,不好吃就算了,让我很受打击,好想回湖北老家去,让我母亲再往我脖子挂一个,我自己玩。 上面那几首诗除了描写端午节的粽子,还捎带着写了其他几个端午节的习俗,比如:艾束、储药、点丹、彩丝、菖蒲、沐兰等等,这些词就写出了端午节我们除了吃粽子,还有其他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宋朝的张榘写的比较全面: 念奴娇 宋张榘 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 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 赢得儿童,红丝缠臂,佳话年年说。 龙舟争渡,搴旗捶鼓骄劣。 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 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 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 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 比如插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插艾草和菖蒲是很重要的节日仪式。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在宫斗戏里动不动就有熏艾保胎,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比如沐兰汤。 所谓兰汤并不是兰花煮汤,而是将一些有香气的草药煎水洗澡,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可见,这个跟屈原没啥关系,很早很早就有了的习俗。在《荆楚岁时记》有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现在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 苏轼的诗里也有沐兰汤一说: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图片来自网络 这首诗还出现了彩线和小符。彩线的功能和我小时候母亲挂在我胸前的五色丝线编的五色缕异曲同工,小符应该就是用菖蒲做成的,都是有辟邪驱虫祈福之效。现在还有很多地方到了端午节就会在孩子的手腕上缠上五色丝带,并在第一次大雨时取下扔进河里,这样就能避开蛇蝎毒虫的侵害并且带走疾病。 比如喝雄黄酒。 如果年纪比较大的人,看过著名的《新白娘子传奇》,就知道端午节要喝雄黄酒的梗,驱蛇嘛!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要注意的是,雄黄本身是有毒的,雄黄酒也不是纯由雄黄浸泡的,而是由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混合成的药料,用量也是非常轻的,所以也叫“蒲酒”。小朋友绝对不能喝,可以涂一丢丢在额头上玩。 端午日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相比春节、元宵节,正在冬天,各种不方便、不适宜,端午节刚入仲夏,不冷不热,正是好天气,小孩们都穿上单衣,特别好活动,并且草长莺飞,端午节有吃又有玩,别提多开心了,所以对于小朋友而言,除了要应对大人的那些仪式活动,端午节还有更好玩的,就是斗草。 端午帖子词·皇后阁五首其一 宋周麟之 不贪斗草是诗书,温采香芸辟萱鱼。 永日挥毫自忘暑,滴残宫砚玉蟾蜍。 端午词·内廷 宋晏殊 百草斗余心令月,五丝萦后祝遐年。 洞房风暖垂灵艾,神沼波深晶彩船。 学士院端午帖子夫人阁四首其二 宋苏辙 寻芳空茂木,斗草得幽兰。 歌舞纤絺健,嬉游玉佩珊。 图片来自网络 斗草这项活动,我觉得只要是有草的季节就可以玩,确实很有意思,如果出去郊游,无聊之时,拔几棵草就可以开始玩了,不用花一分钱,还能学到知识,确实是很棒的,还能增进亲子关系或者小朋友之间的感情,比花多少钱买玩具都好。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还有很多很多,关于屈原的诗也很多,比如李白、杜牧这些名家都曾经写过屈原,但是因为不是在端午这一天写的,我就不在这里列举了,下一次端午,我就专门把写屈原的诗放到一起。有两个人我一直没说,因为他们俩一个是皇帝,一个是我心里的皇帝。 到底是谁呢? 一个是李隆基,他也写过关于端午节的诗,他写诗无非是歌颂自己的功德,歌颂自己的盛世,真没什么可说的,不过李隆基这个皇帝还算是有才又浪漫,可以了解一二: 端午 唐 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 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另一个是杜甫,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活着的时候诗名并不盛,和李白绑在一起称为“大李杜”也是他死之后的事情,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入衰,饱受离乱之苦,写下来很多不朽的诗篇,被称为“诗圣”,不过再大的圣人也大不过皇帝,杜甫这首诗是为了感谢皇帝赐衣而作,几乎没什么可以评价的了,写给皇帝看的,有什么说的呢? 端午日赐衣 唐 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图片来自网络 我们湖北人非常坚信,端午节就是因为我们的大诗人屈原,但是有些地方的人并不这么认为。比如吴越之地的人认为,端午节是因为纪念伍员伍子胥,伍子胥也是楚国人,比屈原还早年左右,其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吴越大战后,伍子胥被人进谗言,他在自杀后被吴王夫将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伍子胥的命运和屈原的命运似乎差不多。 另外在浙江绍兴一带,则相信端午节是纪念孝女曹娥的,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 不管端午节是纪念谁的,这都说明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要热爱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这充分说明,端午节对于我们民族文化、习俗、礼仪等的传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要知道,端午节不只是吃粽子,还要温习我们国家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只有对自己的民族历史了解更多,才会更自豪,更自信,对我们民族的未来更有信心。 来源 未来通讯社 赞赏 长按白癜风如何治疗北京治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