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汨罗江(07) 玉池山,汨水湘江下洞庭 文/图:潘刚强汨罗江中下游左岸,峰岭均系连云山脉。自平江西乡至汨罗市境,南部玉池山已是中低山地带。玉池山海拔.6米,因白鹤洞而出名。相传晋太尉陶侃的孙子陶澹及其侄陶烜为避举,从长沙临湘山徙罗县,有一白鹿和两白鹤相随,山上凿有炼丹玉池,留有白鹤洞、白鹤井、珍珠岩、鹤泉庙等遗迹。明嘉靖《湘阴县志》载:“白鹤山在长沙之下,洞庭之上。派自豫章,历连云而来,秀峙于此,峻拔二十里,周匝二百里。湖湘胜地也。”整个山脉峰岭相连,明月山海拔.6米,大龙山米,生梅咀米,主峰达摩岭海拔.5米,属湘阴县包括今汨罗市最高的山峰,故称玉池大山。据任建云先生纂修《玉池山风物志》,玉池大山涵盖范围包括汨罗市弼时镇影珠山、沙溪镇麻石山、飘峰山、黄柏镇神鼎山、白水镇密岩山、川山坪镇湖鼻山、高家坊镇的高华岭、狮子岭、九峰山,还包括长沙市望城区茶亭镇原茶亭乡、桥驿镇原杨桥乡及黑麋山风景区,长沙县北山镇内原石常乡、牌楼乡,总共12个乡镇,总面积约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2万。诸水无论流向汨水,还是流向湘江,均来自玉池山脉。汨罗市称鹅笼江为湄水,干流在铜盆乡界都市附近上承四源。其中西源最长,发源于玉池山白鹤洞的黄石滩,至双江口右合鹅笼水。西南源较短,发源于铜盆乡的高燕冲。东源和南源,分别发源于长沙境内的缪家坳和毛家坳。四源汇合后向北流,沿途左纳苏溪、沙溪、马嘶塅水、蓝溪等主要支流,经新市街赵公桥注入汨罗江。境内流域面积平方公里,为汨罗市境第三大水系。中国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晚年自号玉池老人。清光绪十七年()六月在长沙病逝,终年73岁。是年农历重九那天,郭嵩焘归葬湘阴县东70里老冲坡之飘峰,墓地是郭嵩焘生前自己选定的,连葬礼的整个程式,他都有详尽的安排。郭嵩焘一生著述颇丰,有《养知书屋文集》、《养知书屋诗集》、《使西纪程》、《玉池老人自叙》、《郭嵩焘日记》等刊行。年岳麓书社出版《郭嵩焘全集》,称他“清醒看世界第一人”。白水江发源于玉池大山白鹤洞,沿江左右受纳百余支水,又名百水江、拨水。上承四水,其四为丰仓水,源出神鼎山的岳峰尖。白水江由东南向西北,流经李公桥、张公桥至西长冲出境,再经湘阴东湖汇注湘江。全长37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其中汨罗境内长30公里,流域面积平方公里,属汨罗市第四大水系。玉池山 春雨过后,落英缤纷,老枝新叶,枯藤青草。白水江高冲村段虽说水色浑浊,依然明镜般倒映两岸春色。高挺横跨的石梁桥古朴而苍老,5孔4墩,南北走向,全长41米,宽0.95米,桥墩两头尖、中间宽,极像顶风破浪行舟,我自岿然不动。三条并列的平坦桥面,厚实稳重,足以承载来往车蹄。桥下流水潺潺,桥头绿树成荫,随见青苔散布,杂草从石缝钻了出来。恰逢春雨洗涤,北面首个桥墩第三层南面麻石上,“寿佛桥”大字清晰可见,东西两侧落款:“大清同治九年”“仲秋日玉岭古刹敬修”。北面第二和第三个桥墩迎水面的麻石上,刻有镇水蜈蚣图样。闵氏宗祠位于白水镇三星村闵家巷,始建于清道光年间,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平方米。该宗祠三间三进,由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为仪门、拜殿、寝室,院落东西两侧为厢房。石基木柱支撑起雕梁画栋,书剑太极,双龙戏珠,福星莲花,铁枪石鼓,骑马墙上的浮雕彩绘,配合花草诗词,给人带来无限的追思忆远。闵氏宗祠体量虽不大,但却是湘北地区祠堂建筑的一个代表,它将家族文化、民俗文化、礼仪文化和建筑文化融于一体,体现了湘北地区宗族文化的一个脉络。年列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来自神鼎山的湄江水从沙溪乡双江口村古桥石墩间穿过,恰是蓝溪入河口,匆匆忙忙并入车对河,流往新市街注入汨罗江奔向洞庭湖。双江口桥建于清朝晚期,全长43米,桥面宽1.2米,桥墩长3.95米,宽1.26米,桥墩间距3.5米,如此8墩9孔的恢宏气势,年曾在山洪冲击中“闪了腰”。省市文物管理部门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已经坍塌的东面雁翅全面修复,桥墩、桥面剔补归安、勾缝,确保古桥永久平安。我们有说有笑穿行石桥,对面东边便是通往平江县向家镇双龙村。田野传来吱吱的土推车声,老农夫手推双轮木车,装载饱满的金黄色编织袋,不急不慢地推上双江口桥。光头发,蓝布衣,黄跑鞋,肩扛手扶健步推行,神态安然的笑脸,让我们抢着拍照。童年记忆中的“吱吱呀呀”送粮忙,就在湄江河上的古老石桥不期相遇,如此诗意般展示在眼前。对话汨罗江: 玉笥山,更有清流是汨罗 罗水源,永不服周故国情 河泊潭,昌江独揽湘流胜 屈原垸,不到潇湘岂有诗? 汨罗江,一江千古属斯人 作 者简介 潘刚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岳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结集出版散文集《四十之惑》《蓝墨水的上游》《汨罗江人文密码》《与洞庭书》。 潘刚强曾任政协湖南省岳阳市委员会第五、六、七届常务委员、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他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东洞庭湖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湖南省岳阳水文局等部门合作,承担汨罗江流域、洞庭湖湿地等调研课题。策划完成“对话汨罗江”大型水文生态科学考察,中央电视台先后拍摄《汨罗江畔》《平江奇峰》《中国影像方志·湖南平江篇》《舌尖上的中国3·宴》等专题片。 年1月,百花文艺出版社重点推出《与洞庭书》:这是一本关于洞庭湖湿地的植物和动物的风物集。作者潘刚强他生于斯长于斯,和植物动物的各种交集让美好与动容同存;同时此地也是屈原、杜甫文脉流传的文昌之地,作者也写到了对几千年来长存于此的文化源流和发展历程,进行了多角度描写。文字朴素、美好而真切动人,以具有地域特色的视角,记录了堤垸楼岛、湖草鱼鸟之间的亲密对话,打开水生精灵的诗意册页,尽情展示洞庭文脉、洞庭绿色和洞庭风骨。 野客思茅宇, 山人爱江湖。 江湖山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