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酒相伴,春意更浓。自古时起,美景与美酒便是人间绝配。南北朝庾信的《答王司空食酒》一诗中便充分描述了这种涌上心头的惬意,“今日小园中,桃花数树红。开君一壶酒,细酌对春风。”小园中,桃花红,坐在春风里,细细品尝绵柔的春酿,良辰美景中咀嚼出的是友情的浓香。 春风犹如香醇的美酒,滋润着万物生机勃发,树木被春风摇醒,睁开睡眼,露出浅绿的嫩芽。花香四溢,引来蝴蝶的嬉戏。季节变迁,晃眼间冬天已过去,春天悄然而至,天朗气清,何不带上家人朋友去欣赏这春日之景色。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杏花是古老的花木,公元前数百年问世的《管子》中就有记载,因此,至少在中国已有二三千年的栽培历史。它既能采果又能赏花,在果木生产和城市美化上都处重要地位。盛开时的杏花,艳态娇姿,繁花丽色,胭脂万点,占尽春风。居家庭院中如成列种植,春日里红云朵朵了,非常壮观动人。也适于单植赏玩,如和垂柳混栽,在柳叶吐绿时,相互辉映,更具鲜明的色彩。十多年以上的老杏树,姿态苍劲,冠大枝垂,若孤植于水池边,在水中形成古色古香的倒影,趣味无穷。杏花有变色的特点,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随着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浓渐渐转淡,到谢落时就成雪白一片。“道白非真白,言红不若红,请君红白外,别眼看天工。”这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咏杏五绝,他对杏花的观察十分细致。 “樱花红陌上,杨柳绿池边。” 据文献资料考证,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樱花已在中国宫苑内栽培。唐朝时樱花已普遍出现在私家庭院。白居易诗云:“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樱满院栽,上佐近来多五考,少应四度见花开。”以及“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诗中清楚的说明诗人从山野掘回野生的山樱花植于庭院观赏。明代于若瀛的诗中提到了樱花:“三月雨声细,樱花疑杏花”。唐·孟诜所著本草纲目,对樱的定义为:“此乃樱非桃也,虽非桃类,以其形肖桃,故曰樱桃”。对山樱的释名为:“此樱桃俗名李桃,前樱桃名樱非桃也”。 “初如春笋露织妖,拆似式莲白羽摇。” 关于玉兰花的传说,其中贯穿着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色彩。故事讲的是很久以前在一处深山里住着三个姐妹,大姐叫红玉兰,二姐叫白玉兰,小妹叫黄玉兰。龙王锁了盐库,不让张家界的人吃盐,终于导致了瘟疫发生,死了好多人。三姐妹十分同情他们,于是决定帮大家讨盐。村子的人得救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她们,就将那种花树称作“玉兰花”,而她们酿造的花香也变成了她们自己的香味。反映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完美的向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miluozx.com/mlsls/552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