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究竟能不能说快乐?这条信息刷遍了朋友圈: 一年一度端午节来临,各路祝福铺天盖地。但一定要搞清楚端午节的真正含义,不要祝福错了成笑话了。有不少思友又要对亲友祝福“端午节快乐!”错了错了! 各位,端午节不能互祝快乐的,最多互祝“端午安康”,因为端午节是个祭祀节日,传说这天伍子胥自刎、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水。总之,五月初五是个悲壮的日子,是后人祭祀日子。所以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说:要扫盲了!不是所有节日都给互祝快乐,如淸明节、端午节!这些节日只能互送“安康”。 请朋友们相互转告,别再闹笑话了! 看到这些话,对于习惯性地说“端午节快乐”的老师们来说第一反应应该是真的假的?小编带着同样的好奇心决定一探究竟! 关于这些典故伍子胥自刎关于端午节起源的另一种说法是伍子胥的忌辰说。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儿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勾践请和,夫差答应了。子胥建议彻底消灭越国,但是夫差不听,吴国大臣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结果夫差相信了,并赐子胥宝剑要他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便命人把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苏州人为纪念这位忠臣,把此江改为胥江。因此,后世相传端午节是为纪念伍子胥的日子。苏州端午纪念伍子胥作为中国端午习俗之一,已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很久以前,曹娥也是沿海的一块冲积平原。据说最早只有在当地凤山北麓的一个小村庄,名叫陈村。稍后才有凤凰山东麓的又一个小村落,名叫枣树湾。东汉年间,出了个孝女曹娥,是上虞县皂湖曹家堡人。 据载,其父曹盱,能抚节按歌,婆娑乐神,汉安二年,()五月五日,曹盱乘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为水所淹,不得其尸。当时年仅十四岁的曹娥,沿江号哭十七日,最终赴水而死。汉元嘉元年(公元年),上虞县令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旁,并为她立碑建庙。后人为纪念这位孝女,改流经上虞的那段舜江为曹娥江,而此地也就称为曹娥了。 大文豪屈原投汨罗水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现在定五月五日为诗人节。 看来这三个典故确实存在的,那么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真的说过:要扫盲了!不是所有节日都给互祝快乐,如淸明节、端午节!这些节日只能互送“安康”吗? 非遗专家杨广宇?好像并没有这个人耶...小编搜索发现,也未能找到“非遗专家杨广宇”的个人资料及其他言论。 小编查看了一篇《城市晚报》往年的报道:《端午节,你不知道的人和事儿》中提到“在这一天,很多的朋友互祝‘端午节快乐’这样的短信。对此,吉林省政协委员,省政府文史馆员施力学老师说,端午节这一天是祭祀的日子,说祝福的话也只能用‘祥瑞和安康的字句’。” 专家:“说快乐”很正常!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质疑“端午节不能祝他人快乐”的说法。 张颐武说:“其实端午和清明不太一样。虽然纪念屈原,但也有祛病祝吉祥,让大家快乐的意义。”他引用歌谣“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的句子驳斥道,这有什么不能快乐的。乐观和开朗,也是这个节日的应有之义。无须太拘泥。 此外,他还引用晏殊的《端午诗》、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诗的序,来印证“许多古人诗文都讲到欢喜快乐过端午”。北京民俗学家高巍也表示,史书上从未记载有“端午安康”的说法。对于杨广宇,张颐武表示“这个专家无从了解,百度了也不知其人。” 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王倩予认为,说“端午节快乐”是很正常的。 “人们本身接受的固有文化观念和自己对节日的内心感受是有距离的。”王倩予说,一些传统节日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被附加了很多带有倾向性的东西,比如说屈原投江这种悲壮的情节,这是当时的掌权者希望这种爱国意识内化在人们心里。而现代社会过于强化这些东西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相对于历史人物和故事,人们对节日的理解和感受更有意义。 王倩予表示,朋友圈疯传这些说法提醒了人们更多地拉萨白癜风医院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个
|